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杨波的“十万工程”梦
作者: 来源:北京晨报 浏览次数:811次 更新时间:2015-09-23 15:33:35

杨波院长(右一)到新疆鄯善县看望受资助的学生并在学生家中合影

在杨波办公室里的门楣上,有一块季羡林先生题写的匾额:“播种者”。当年,得知杨波事迹的季羡林先生书赠杨波,并在信中这样写道:“小友杨波是个播种者,我潜心默念:我们国家能够多出几个这样的播种者。”

索朗多吉从家乡昌都花了5天5夜赶到北京,在凤凰岭下的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他将作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名新生,迎来崭新的大学生活。和索朗多吉一道,今年总计有40名来自西藏和新疆的少数民族贫困学生来到北京凤凰岭下的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分别就读动漫设计与制作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迎来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

在入校的第一天,这些来自边疆的学生们不仅领到了学院免费提供的被褥。而且在当天的新生见面会上,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院长杨波当面承诺,学校在免除这50名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在北京就读大学的所有学费之外,今后还将每月为这些贫困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在同伴们的鼓励下,索朗多吉站起身来,盯着杨波的脸认真地说:“妈妈对我说,见到您的时候,一定替我们全家说一声谢谢。”

27年一个梦,典当住房资助学生

27年前,22岁的杨波第一次为教育捐款。4年后,26岁的他立下了这样一个志愿:要在有生之年培养和资助老少边穷地区的10万名学生。二十多年来,学院资助了陕西延安、山东临沂等几十个革命老区、西藏和新疆等贫困地区一千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以及减免他创办的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学生学费近万人次,总金额一千多万元。

“‘教育改变命运’这句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贫困家庭孩子们来说是非常直白的。”杨波说,“能不能上大学,能不能学到一技之长,往往决定了这个家庭能不能摆脱贫困。”

杨波决定进一步加大资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学生的力度。今年初,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向西藏和新疆两地教育厅发函,明确表达了资助民族地区贫困学生上大学的意向,提出在西藏和新疆各招收50名学生,全部免除学费。一个学生三年大学的学费是54000元,两个自治区总计100名学生,资助金额总计为540万元。

同时,在新疆鄯善县,杨波还与县教育局达成协议,资助50名少数民族贫困学生高中3年的生活费,每人每月500元。3年资助金额总计90万元。

其实,杨波并不富裕。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资助这些学生,他已经将自己在北京唯一的一套住房典当了出去,为了教育,下一步这套住房也要和书画一起义卖。

“经济富裕的人去做好事容易,我是艰难去做的好事,只要有钱,我就会毫不犹疑地拿出来给贫困子弟交学费,这样的好事我从1988年到现在一直坚持着,我觉得是一种习惯了。”杨波说。

公益办学,23年坚守对老区的承诺

杨波说自己从小就是有梦想的人。

“小时候有自己的梦想,想做工程师、军人或是歌唱家,做一个爱国对国家有用的人,没想到最后成了教育工作者。”

1988年他从一名学生家长手中接到了翻译《全美大百科全书》的工作。这一次,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然而,在给家里一些钱外,他拿出7000元,捐给了当时的一个教育基金会。

1988年,7000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十几年的工资。“房东当时还骂我有病,让我去要回来。”杨波笑笑,“其实,我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一些渴望求学的贫困学生,我不想他们的求学经历像我那么苦。”

23年前,杨波带领北京的名师到湖北黄冈支教。当地黄梅县一位中学老师来到杨波的住处,在交谈中向他透露,学校的外语老师奇缺,其他老师也很紧缺,有的老师带七八个班,而这正是当时黄梅县的普遍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整个革命老区的师资短缺情况。最后,这名老师向杨波提出一个请求:能不能帮助他们培训一些师资?

从湖北回京后,杨波找了不少专家商议,决定组建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原北京圆明园学院),并以为革命老区培养师资为契机,酝酿建立“十万工程”教育基金会,即:“为老少边穷地区培养和资助10万名人才”。

如今,23年过去了,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创立已经21年。“十万工程”这个对老区的承诺,杨波还在坚守。

■对话杨波

北京晨报:你现在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杨波:特别期待资助十万个贫困子弟的愿望早日实现,期待我的书画义卖成功,把外债还上,把校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期待政策的支持,期待更多的人支持我的公益办学,汇聚各方力量,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子弟感受到中国梦给他们带去的温暖。

北京晨报:你现在最大的困难感受的是什么?

杨波:公益办学太艰难,没有政策的支持,一切等于零。特别期待有关部门为公益办学的民办大学政策上开绿灯。

北京晨报:借高利贷资助别人家的穷孩子,动机是什么?

杨波:我说过好习惯成就未来,人生短暂,何不趁有能力的时候为别人做点什么,别人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这是我的追求,至于有些人不理解,让他们去吧,我走我的路。看到贫困子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感受到了人间幸福,也就知足了。

北京晨报:你可以介绍一下近三年来资助的贫困生的经过吗?

杨波:从1988年捐款到公益办学至今已资助了一千余名贫困子弟,减免学院学生的学费一万余人次,2013年资助了西藏的贫困高中生100名,2014年资助了新疆的贫困生100多名,2015年一是在新疆、西藏招收100名高考录取线上的贫困生到学院就读,免除他们三年的学费,每人约3万到4万。二是与新疆鄯善县教育局和一中共同举办了一个“播种班”,招收了50名家庭贫困的高一学生,承担他们三年的生活费每人约一万八千元。

北京晨报:为什么年年都这么艰难还要坚持公益办学?

杨波:习惯一旦养成了,就很难改变,公益办学二十七年了,再艰难也难舍去,况且公益办学的理念和行动能改变许多贫困子弟的命运,莫以善小而不为,一点一点小善会汇聚成江河,只要有一点可能都要选择坚持,坚持总会看到希望。

北京晨报:你的外债有多少,有能力还清吗?外债这么多是怎么形成的,是怎么克服压力的?

杨波:我的外债比起学校的固定资产相对还是少的,关键银行不按政策给民办普通高校贷款,今年9月的日子又会很煎熬,只能到社会上去借高利贷,利滚利外债就慢慢大了起来。一定能还清所有的外债。心地无私天地宽,因为公益办学欠的外债,一切都会成为过去,我只有更加努力拼搏并想尽一切办法来改变这种现状,每天都是积极的、阳光的,压力也就变成了动力。 

北京晨报:所有义卖后的资金由谁来监管,如何分配?为什么要成立艺术基金会,它的作用是什么?

杨波: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监管,我们签有协议,资金的分配,一是坚持公益办学,完善校园的规划建设,二是完成十万贫困子弟的资助,三是还债,四是成本的费用,五是成立艺术基金会,今后每年举行一次书画义卖,为公益办学筹款。

北京晨报:学校的硬件建设指的是什么,有可能实现吗?

杨波:是校园用地、建筑和设备,按照政府部门要求,我要努力把校园用地征下来,然后把校园建筑建成古典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结合、建筑与园林结合的独具风格。凡是支持学校公益办学的,将以单位和个人的名义在这些建筑上命名,让社会和一届届的学生永远铭记他们的功德之举。

北京晨报记者李小娟

丰伟宏

文化立校,汇聚中华文化正能量

在京城,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以课表中经常出现北大清华教授闻名,而在给学生们举办的文化讲座上,更是常常会出现各界文化名流。

杨波的办公室就在步道东侧的一排平房里。不过现在与其说是办公室,不如说是一个临时库房。除了中间摆放桌子的地方,整个办公室四面墙下已经堆满了书画作品。

这个夏天,杨波一直在筹办一场大型书画作品拍卖会。拍品大多来自杨波多年举办文化公司收藏的现当代顶尖名家作品,总数近3000件。包括齐白石、关山月、范曾、沈鹏、欧阳中石、刘大为、张海、王明明、冯远、何家英、田黎明、苗再新、陈昔未、王乃壮、白雪石、张仃、刘文西等著名书画家。

“我很庆幸,‘十万工程’得到了我们国家这些顶尖书画家的支持,是这些中华民族文化的精英支持着我,让我能够坚持下来。”

“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汇聚在一起就是中国梦,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的梦都是中国梦,”杨波说,“我的中国梦就是帮助老少边穷地区的10万名贫困学生实现中国梦”。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