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两个普通青年的公益之梦
作者: 来源:山西晚报 浏览次数:796次 更新时间:2015-10-14 11:29:23
罗晓钟抱着一名孤儿
罗晓钟抱着一名孤儿
张彦青右参加公益活动
张彦青右参加公益活动

  罗晓钟 为需要帮助的儿童遮挡风和雨

  10月初,记者在微信朋友圈里见到一个转发帖,是一个关于民间公益组织“互助会”的“招募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杜绝儿童暴力、提升儿童安全、关注儿童心理健康。这是一份什么样的招募?14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发帖人罗晓钟。

  小伙子30岁,在省城一家私企上班,他的长相给人一种强烈的喜感,魁梧的身材配上小眯缝眼,开口就带着笑意,说话间你好像就是他的一个老朋友,他有点不好意思地向记者说起了“互助会”的缘起。

  成立“蒲公英公益社”

  2011年10月,因为工作关系,罗晓钟去了一趟太原市福利院,有一个画面一直定格在他脑海里。当时,一间满是小床的屋子里,有一个小男孩的眼睛直直地盯着窗外。罗晓钟观察了大约十分钟,他发现小男孩仍是一动不动地望向窗外。那一幕,让罗晓钟感触特别深。

  “他是有多渴望窗外的世界,多渴望欢乐幸福的生活!”罗晓钟说,他想起了一部电影《海洋天堂》,讲的也是有关自闭症孩子的故事。

  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我是否可以给他们带去一些欢乐?罗晓钟的这个念头,很快变为一场实践——成立“蒲公英公益社”。在他的召集下,7个原本素昧平生的年轻人开始每个月进行一次专门针对孤残儿童的爱心活动。“我当时还做过调查了解,省城公益社团不少,但是特定为孤残儿童服务的社团却不多。”罗晓钟说。

  孩子们叫他“胖叔叔”

  最初去的主要是太原市福利院,和孤儿们玩耍,陪他们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看电影。罗晓钟现在还记得第一场活动的主题叫“没有承诺只有爱”,之所以叫这个,是源自孤儿们的小心思。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们曾经提醒过罗晓钟和公益社的成员们,如果只是偶尔去看望一次孩子们,他们有可能会觉得自己被当做动物一样参观。如果持续定期去看望,孩子们才能真正把志愿者们当成可依赖和信任的人,所以不要轻易对孩子们做出承诺。“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好多孩子根本不愿意和我们接近。”罗晓钟说,当时把志愿者们也搞得很尴尬。其实他们都理解,孩子们已经被抛弃过一次,见到陌生人,会有本能的抵触。他们能做的,就是每个月都去。几次之后,孩子们终于放松下来,好几个孩子一见就叫罗晓钟“胖叔叔”,这给他心里也带来许多暖意。

  随后,公益社还通过和其他公益社团联合,整合资源,到平遥、太谷、祁县等地的一些孤残儿童家庭定期搞活动。随着活动开展,社团成员人数也在逐渐增加,QQ群、微信群里有了近千人,每次活动都有近百人参加,活动内容也从看望孤残儿童到带孩子们去动物园参观、给孩子们包饺子、和孩子们一起过圣诞节等等。

  4年间,除了开展40多场活动外,蒲公英公益社还为弱势群体儿童和孤儿募集和筹得物资数十万元。今年5月,罗晓钟和公益社成员关注到《山西晚报》报道的“卫生纸”男孩琦琦,为他发起一项义卖活动,之后10万余元捐款全部送到琦琦家人手中。

  想给更多儿童提供帮助

  长期和儿童家庭打交道,罗晓钟希望能扩大范围,给更多家庭的儿童提供帮助。罗晓钟说,他现在想做一项新的公益事业,那就是名为“互助会”的民间公益组织。

  罗晓钟的构想是,这个公益组织覆盖三个核心项目:杜绝儿童暴力、提升儿童安全、关注儿童心理。“互助会”成立后,长期招募18岁—55岁的志愿者,有法律知识的律师、有技能的安保人员、有网络建设能力的工程师、有政府渠道的公务员、有执行能力的策划师、有人脉圈的商务精英等都可以加入,大家一起为需要帮助的儿童遮风挡雨。

  “当然这件事很难,而且也不是几年就能成功的,不管未来能否成功,至少我们为了改变做出了努力,并且这一份努力会感染身边所有的人。”罗晓钟的声调因为激动也不由地提高了。

  对话

  记者:做公益对你的生活是否有影响?

  罗晓钟:我做公益4年多,换了几份工作。我总是想把公益做好,一个活动前后策划安排到实施,大概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曾经有公司领导不满意我这样做,我只有离开。为琦琦义卖的前一晚,场地突然有变化,加上前几天准备工作繁重,压力很大,我跟母亲说,“妈,我想哭,我真的什么都不想干了!”然后就坐在沙发上哭了一个小时,那会儿是真觉得扛不住了。好多压力一起压下来,我也会难受。

  记者:有没有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

  罗晓钟:当然有,有一次和公益社成员去阳泉,见到好几个孤残家庭,他们很直接地向我们求助,提出要求。那时候就觉得自己特别渺小,很多事情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可事后反过来一想,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考虑太多,就失去了做的动力,不如一股劲儿做下去。尤其做公益不能讲求回报和平衡,爱心献出去,也许我只做了一小部分,但是自己心里有满足感,就够了。

  张彦青 为癌症患儿家庭架互助桥梁

  张彦青是一位年轻的父亲,28岁,在忻州市一家事业单位上班。今年3月成立了山西白血病儿童救助会,这是我省首家服务于14周岁以下白血病患儿的民间公益组织,组织志愿者们参与献血、关怀白血病患儿和家庭的活动;9月发起成立了“太原金丝带儿童服务中心”,服务我省的癌症患儿和家庭。

  “能让更多和我有类似经历的家庭不再那么痛苦,我就满足了!”这是张彦青组织公益社团的初衷。一个年轻人,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精力来做公益,来做这种也许并没有多少回报的事情?他的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10月14日,本报记者和张彦青直接对话,了解这位年轻人并不寻常的内心世界。

  儿子患上白血病

  坐在记者面前的张彦青,一如初次见面时的瘦削,最近为了组织开展“太原金丝带儿童服务中心”的一系列活动,忙得都没有时间休息。但他说自己内心无比充实,这是他最好的动力。

  认识张彦青,是缘于今年《山西晚报》发起组织的“六一”贫困儿童圆梦活动,当时他给本报打来热线,希望以“山西白血病儿童救助会”公益组织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活动,看望“六一”圆梦活动求助儿童中的白血病男孩成成。

  在成成家里,记者第一次见到张彦青,不善言谈的他看起来一点儿都不像一个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他当时和另外几位志愿者给成成送去了玩具、书本,还陪孩子玩了一会儿。之后,在和记者聊天时,张彦青才透露了更多他本人以及山西白血病儿童救助会的情况。

  去年10月,张彦青给两岁半的儿子做检查,之后这个幸福的三口之家的生活彻底改变了,孩子患上了白血病。漫长的化疗过程不仅折磨着儿子,张彦青也被折磨着。幸运的是,他在给儿子看病的过程中,接触了不少有类似情况的患者家庭以及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慢慢地,张彦青有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成立一个白血病患儿和家属互助公益组织,让更多的患儿家庭有积极治疗的信念和对互助知识的了解。

  今年3月,张彦青和几位有共同志向的朋友发起成立了“山西白血病儿童救助会”,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用自己的一份爱心来救助白血病患儿,给予他们快乐与温暖。

  经过半年多的化疗后,今年5月张彦青儿子的病情明显稳定了,出院后身体情况也有了很大好转。这样一来,张彦青做公益的决心更强了,他要给更多的患儿家庭送去希望和信心。

  给白血病患儿过儿童节

  救助会成立后,张彦青在微博、微信和QQ上公开征集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很快,有近百位各行业的成员加入。每个月,救助会都组织活动,去医院看望白血病患儿和家庭,组织志愿者献血、捐献骨髓,为特困白血病患儿组织义卖活动等。

  让张彦青至今难忘的,是一次去看望11岁的白血病女孩芹芹的经历。一走进芹芹的病房,穿着病号服的芹芹就开心地叫大家坐下,病床上铺满了奖状,中间的一幅彩色绘画特别显眼。“孩子听说你们要来过六一,特意要我回家拿来她所有的奖状,还花了一个星期画了一幅画,想送给你们!”芹芹妈妈说。芹芹在一旁说,她没有见过大海,但是在她心里,大海肯定就是这个样子的。

  “我们志愿者的小小举动,也许对自己来说不值一提,但却能给患儿和家属带来难忘的回忆。”张彦青说,也就是那一次的经历,让他更加坚定地要在公益这条路上走下去。

  组织患儿家庭共同交流和沟通

  今年7月,由于种种原因,白血病儿童救助会解散了。但是做公益的心还在,志愿者们的一腔热血还在,8月初,张彦青偶然间和“中国金丝带联盟”的负责人认识后,经过沟通了解,得知对方也是由病人家属组成的互助组织。在与成员们商量后正式申请加入,9月9日成立“太原金丝带儿童服务中心”,简称太原金丝带。

  成立后开展公益活动的对象将定为山西省籍在太原市市区医院接受治疗或已经康复的0—14岁癌症患儿,内容有向癌症患儿家长提供相关资讯和心理辅导、组织癌症患儿和家长开展康乐活动、向公众普及儿童癌症相关知识等。

  今年中秋节,太原金丝带的成员们去省儿童医院看望癌症患儿和家长,给患儿送去礼物,陪孩子们做游戏、绘画、做手工等,组织患儿家庭共同交流和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笑容,家长们紧张的情绪也得到了放松。“去年为了给孩子治病,我过年就在医院过的,特别能感受到生病的家庭在特殊日子里的孤单感受。”张彦青说,虽然他们现在做的只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每次活动和那些患儿家庭交流,希望能给对方一些精神上的慰藉,让他们对生活怀有期待。

  对话

  记者:你做公益家里支持吗?

  张彦青:因为我有家人生病的经历,做公益也是在治病过程中开始的,家里人都看在眼里,很支持我这么做。现在我身边好多朋友亲戚都加入了这个公益组织,无偿出钱出力,帮了我很多。

  记者:你的工作在忻州,但是公益活动经常在太原开展,会对工作有影响吗?
  张彦青:工作上我不会放松,该做的一定会做好,但是公益也是我一辈子要做的,我更要做好。时间由我掌握,我相信自己能把控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再说工作方面领导知道我的情况,也很支持我公益的行为。最近我打算发动单位里的同事参加我组织的公益活动,包括我领导哦!

  记者:如果没有当初家人生病的经历,你会做公益吗?

  张彦青:家里孩子生病确实是我走上公益之路的直接原因,我也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公益组织的发起人。但是,人生没有如果,如果可以有的话,我希望孩子从来没有得过病,我从来没有看到人生的这么多心酸和痛苦。可是一切都已经发生了,我欣然接受并且愿意努力改变!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