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改革背景下企业的使命与责任
作者: 来源:人民网 中国公益研究院 浏览次数:2087次 更新时间:2014-01-13 14:47:50
 

 “正业之道”第八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研究报告

 

       2006年以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高速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全社会参与、全面加速、全方位扩散的特征。2013年,作为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十年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将社会责任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思考和高度重视。

       在当前及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正在取得哪些进展,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将社会责任上升为中国企业的一项战略?作为第八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评选活动的一部分,人民网举办了“改革背景下企业的使命与责任”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基于研讨会的专家发言和日常研究,本届评选学术支持机构中国公益研究院与人民网共同撰写本报告,试图为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支持。

    研讨会专家名单:

    钟宏武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

    邓国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

    章高荣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研究部主任

    钱为家 中华社会创新论坛执行长

    张凌珠 瑞森德企业社会责任机构副总裁

    饶庆红 建设银行公共关系与企业文化部高级副经理

    徐   杜邦公司北亚及澳新地区企业传播事务总监

    朱剑红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工业采访室主编

    报告撰写人:

    王振耀 章高荣 江涛 初梓瑞

    一、 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特殊性与紧迫性

      当前,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了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对企业社会责任诉求的差异化。企业社会责任在西方国家是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外部的消费者运动和企业发展内生两者共同作用产生的,经历了一个相对同步的发展过程。但就中国而言,我们同时进行着全球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这种时空的急剧压缩,不仅导致了我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处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也使得不同层级的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诉求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诉求并不一致。最后,作为西方国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重要外部推动力量的消费者运动和NGO运动在我国还不能成为一股重要的力量。

      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又有其特殊的紧迫性。首先,中国传统发展模式面临挑战,需要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在中国传统单位制瓦解,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未有效建立的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希望企业能够在这其中发挥更关键的作用。同时,中国国有经济在中国经济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使得公众希望国有企业承担与其经济权利相对应的社会责任。同时,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年的发展以后,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和“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所积累的问题日益凸显。水污染、大气污染、食品安全等众多涉及公众安全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日益加剧,成为经济发展新阶段新的挑战。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政府职能的转移,行政权力的下放,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将会进一步凸显。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在经济社会生活的角色更为重要,这个过程也需要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从而创造出一个和谐、发展和友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中国经济全球化需要企业建立与国际标准相配套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合作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跨国企业集团的建立,需要我国的企业集团按照国际标准来履行其社会责任,从而能够让中国的企业更好的走向国际化,并被国际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所认可。同时,作为国家战略而言,企业更好的在全球范围内履行社会责任也是有效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最后,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导向不仅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现在的经济发展已经从对人的基本需求的满足发展到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对企业社会责任强调已经衍生出新的经济利益的增长点,包括现在国际很流行的一些社会企业也好,社会责任投资也好,它其实也是在创造出一种新的利润增长点。另外,在面临全球性的老龄化、福利危机的情况下,如果仅仅靠政府、靠市场、靠公益慈善部门肯定无法有效解决发展问题。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政府,英国政府提倡大社会计划,目的就在于推动政府、企业与NGO合作来共同解决发展的问题。

    二、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之发展现状与挑战

      2006年以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高速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全社会参与、全面加速、全方位扩散的特征。2013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又取得新的进展。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南非德班表示中国政府将积极采取措施,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继续要求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其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国有企业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将社会责任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思考和高度重视。

    总体而言,当前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呈现出如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 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

    (1)行业协会或企业主管部门成为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力量

       与西方国家不同,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成为目前国内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力量,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行业推动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在行业协会方面,2005年起,为推动纺织企业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成立了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委员会,出台了《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2005,2008)》,并且将大力推广实施CSC9000T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作为其重点工作内容之一。除此之外,目前包括汽车工业协会等诸多的协会都陆续发布了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希望借此来推动该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在监管机构和主管部门方面,自2006年起,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等陆续发布了社会责任相关指引。在2008年,上交所便发布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相关指引,强制要求三类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同时鼓励其他有条件的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披露,并且在《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出了“每股社会贡献值”的概念。截至2012年,沪市上市公司共计379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包括强制披露公司305家和自愿披露公司74家,合计占沪市全部上市公司的40%

      2009年,商务部颁布了《外资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性意见》。2011年,国家标准委在ISO26000发布后不久,宣布要制定社会责任国家标准,以满足中国的具体需求。2010年,工信部把推进社会责任正式列入其职能。其他一些部门如发改委、环境部、科技部、民政部等也在开展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和推广活动。

    在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方面,2008年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成为国资委推动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成果。在此之后,国资委陆续发布《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等政策文件,为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提升指明了方向。同时,国资委内部也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机构。在其努力下,目前央企社会责任履行及报表披露位居前列。

    从民营企业来看,全国工商联组织了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前期研究。工信部继续推动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并倡导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国家标准委正基于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也就是ISO26000制定中国的社会责任标准等。

    (2)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显著增长,质量差异较大

        根据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和《价值发现之旅》等研究发现,中国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机构数量显著增加,质量明显提高。报告发布数量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指出,2012年,国内共发布1705份社会责任报告,其中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1496份,非企业机构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09份,报告整体数量较上年增长70%。同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也从起步期进入了成熟期。

       在数量和质量不断上升的同时,质量差异也进一步凸显。总体而言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及报告状况优于其他性质企业。从行业来看,电力、通讯和能源等行业社会责任履行及报告状况优于其他行业。外资企业近年来开始发布中国版本的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取得了显著提升,在这之韩资企业等整体优于其他企业。

   (二) 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面临的主要挑战

       1.缺乏有效的国家战略

      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跟西方相比特别是跟德国、韩国、瑞典这些国家相比缺乏一个整体的国家战略。

      首先是近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在国家战略层面经济发展成为重中之重,而企业的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在很多时候被忽视,GDP成为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考虑的首要指标。同时,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基础性的法律责任,则由于我国在环境、食品安全、劳工权益保护、反歧视等方面的立法不完备及立法可执行性欠缺等,使得企业往往没有有效的履行好其应有的法律责任等。

      在具体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方面,对内各方力量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认识与标准各异,难以形成合力,造成资源浪费,影响推进效果;对外难以形成全面一致的国际立场,影响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参考发达国家经验,研究并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国家战略,将有助于规范统筹和持续推进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已有部分研究注意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家战略缺失所带来的相关问题,指出我国在中央政府一级没有一个指定的政府机构负责跨部委的协调和沟通,导致政出多门,在研究、推广、评价等方面存在重复建设,也给地方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分工造成了一些混乱,形成了社会责任工作在不同地区由不同部门负责的状况,为将来的职能管理协调带来困难。

      在公众教育方面,没有将企业作为一个公民角色予以对待,对企业公民的强调还显得不足。在具体的公众层面,国民教育体系里面缺乏对责任的培养意识和内容,使得公众在成长过程中责任意识相对淡薄,也成为制约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原因。

       2.企业社会责任的责任管理和战略整合薄弱

      国内企业在社会责任实践方面优于社会责任管理。在我们传统认为的社会责任重点领域,包括服务客户、回报股东、合作共赢、响应政府政策号召、员工责任、公益慈善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相对做得较好,但是在传统的社会责任实践之外,包括社会责任管理等做得相对较差,对社会责任这个东西没有一个成熟的理念、没有一套规划,没有专门的人负责,也不会进行有效的沟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管理还比较初级阶段,不完善,没有计划,也没有融入市场经营,说一套做一套,大家都有理念都有口号,但是真正怎么落实并不明确。

       目前大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主要在公益慈善和合规报告。首先这两个并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部,其次这两个重点跟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连接比较弱,也导致了企业社会责任并没有内化为企业提高其竞争力和营利能力的重要战略。目前中国企业接受社会责任的战略整合,层次还非常低,沟通还是非常差。沟通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对外的沟通,我们中国的企业一般习惯做了好事不留名,做了坏事当然更不能说;在对内沟通上,通常只是企业社会责任负责部门或者人的事务,没有成为全体员工所知晓的工作,成为一头热的事情。

       尤其是在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合进企业整个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我们企业还处在非常初始阶段,概念和案例实践都非常薄弱。

    三、 推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建议

    (一) 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上升为国家战略和行业导向

        一是政府需要将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于社会责任的强调即是一个好的开始。在这一基础上出台相应的规划和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包括政府采购优先考虑社会责任履行好的企业等,从而有效引导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等。

       二是在国家战略明确后,各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做好该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引导和政策支持。工信部、农业部,甚至商务部和外交部可以结合国际需要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指引和联合平台等。这一方面可以协助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国家形象。事实上最好的国家形象,就是政府牵头,结合国内企业的国际化,跟国内大型NGO的联合援外行动。

    (二) 加强企业对于社会责任认知及应用的能力

       整体上要加强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营销,让企业明白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经济收益。

      首先,提高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价值的认识。在未来推动过程中,媒体应该更好的能够结合政府,让企业深入了解到,一是企业可以在供应链里获得更好买主的偏好,避免退货的压力或者除名的压力。二是我们可能要让企业了解,如果做得好,对他的消费市场品牌来讲会有提升促进的作用,会增加消费者选购的意愿,甚至可能溢价。三是对企业吸引力更大的投资市场来讲,一些大的国际集团,国际发展的金融机构,比如全球影响力投资网络,让国内中小企业了解,尽企业社会责任、整合资源的话,会有一大堆投资人愿意投资你。

      重点解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问题。在这方面,很多企业缺乏还欠缺技术、方法和理念。一个是需要企业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这种能力的提升,比如他能够善于利用信息传媒的技术,或者能够不断地研发一些新的环保技术,让他最低成本地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可能也是需要社会给予这些企业提升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提升这种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比如说,有一些支持性的、平台性的机构,由于你对它进行宣传,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因为履行了社会责任,它可以获得一些溢价,或者人们愿意购买他的产品,比如有机食品,他价格高,人们信任他,愿意买他的食品,他当然愿意生产更安全的食品。如果他履行了责任,得不到相应的好处,这种行为就不可持续了。

      同时,要把社会大众重视的价值解决方案跟你的企业主要核心业务资源结合,然后用创新的模式表现出来。就是用社会问题解决方案,增加企业资源,产销人发展相关资源,创新资源,用创新方式表现出来。透过这个企业供应链的活动协助这些供应商、经销商?和消费者这些贫穷的家户能够脱贫,取得发展的资源。需要通过国内的研究及咨询机构,把国外的优秀案例介绍给国内企业,让国内企业了解社会问题解决方案如何跟企业运营的资源用创新模式解决出来?。

   (三) 建立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激励和惩处机制

      除了建立国家战略层面这一大的外部政策环境以外,建立激励和惩处机制也是未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

      建立系统的外部评价机制。这是全球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的力量。比如沪深市场建立类似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建立负责投资指数对于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产生了很强的约束力。如果你当年出现重大的社会责任缺失或者丑闻,就会被踢出来,包括建立权威媒体或行业协会奖项机制,充分利用舆论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监督和奖励等。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让评价的压力能够细分市场,推动不同类型的、不同领域的、不同规模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去履行这种社会责任。

      发挥NGO组织在推动企业履行环保、劳动、食品安全等领域责任的作用。纵观国际社会责任的发展,包括环境类和劳动权益类,这其实是由NGO推动的消费者运动。目前受制于NGO注册的一些相关限制,国内NGO在外部驱动力上相对是比较薄弱的,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公益慈善组织的进一步增长,在推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领域社会可以扮演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

      推动中国消费者运动的理性发展。如果这个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我们不购买他的产品,那这个企业就会被逼去履行社会责任,目前而言,从理念到行动,还需要有很多方面的条件,需要给消费者充足的信息来源,让他知道哪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怎么样。如果很不充分,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难采取行动。另外,即使他了解这些信息,人们会发现他是需要有组织的,只有当他加入消费者维权性的组织或者环保组织,有组织地动员它,他才会有行为,否则的话,他偶尔会有一两次行为,但是很难有持久的行动。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