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2013年:国务院及各地政府大力推进教育公平
作者: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浏览次数:2486次 更新时间:2014-01-14 21:04:50

    当选国务院总理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时,李克强就表达了他守护公平公正的决心。在2013年的“两会”记者会上,他用坚定的语气强调:“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此后两个星期,他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阐述了实现这一决心的路径:“要从制度上推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创业公平。”

    如同一句坚如磐石的承诺,履任近一年,李克强两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项研究部署推进教育公平。各地政府增加投入、创新机制,积极推进该项决策“落地生根”,合力保障教育的“起点公平”。

      2013年,福建省政府专门将财政增收中的5.76亿元,作为额外资金投入,用于改善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及经济困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江西省政府制定规划,统筹整合50亿元资金,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省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目前已下达专项资金33亿元。在青海,农牧区中小学在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基础上,还额外收到了财政拨发的取暖费补助,帮助学生们温暖过冬;在陕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连涨3倍,在经费标准上率先实现了“城乡公平”。

    教师是推进教育公平最宝贵的资源。从2013年起,湖南省通过农村基层教育人才津贴,吸引优秀教师前往农村中小学任教。福建省通过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解决了农村学校编制不足、“超编缺人”的问题;同时,省政府还建立农村紧缺学科师资代偿学费计划,帮助到农村学校服务、教授紧缺学科的本科生偿还大学学费,并且对经济困难县的农村学校老师提高资助标准,真正让优秀老师进得来、留得住。

    一些地区大力推动城乡合作,以城市的教育资源带动乡镇教育发展。江苏2013年启动苏南苏北高校对口支持工作,重点提升苏北地区师资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甘肃、湖北等地则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拓展教育信息化软件应用等工作,让城乡两地共享数字教育资源。

    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合力推进下,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一年来,云南将44个非国家试点县学校纳入省级营养改善计划,为全省534.9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内蒙古着重建立各阶段全覆盖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2013年截至11月底,共发放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29.01亿元,资助学生达108.7万人次。福建省2013年新购置、更换了1602辆国际校车,并且安排2亿元专项经费为寄宿生提供免费早餐,惠及32.5万名留守儿童;浙江、新疆等地则通过增加财政投入、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等方式,支持特殊教育发展。

    与教育公平密切相关的招生制度是各地政府完善工作的重点。山西等地通过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对高考加分项目“瘦身”,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安徽等22省、区、市配合国务院教育部门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让2.2万农村户籍学生有机会进入“一本”高校就读。

    同时,各地政府也通过强化监测、督导,保障推进工作的落实情况。四川成都创新工作方式,通过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发现弱势学校及问题,并适时调整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山东将各市市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列入了省对市级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山西成立省、市、县三级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建立“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制度”、“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年度教育目标管理考评制度”,确保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儿童平等接受教育权利得到落实。

    曾经备受舆论关注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在过去一年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北京市建立专项资金,对接收流动人员随迁子女的公办、民办学校予以扶持。而在全国范围,2013年,河北、江苏等9个省份已为3000多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办理了在当地高考的手续,公布异地升学考试实施方案的省份达到了30个,还有26个省份已开始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问题。

       20131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他说:“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要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成长‘起点’。”过去一年各地政府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的举措,不仅是对中央政府决策的坚决落实,也是对总理守护“教育公平”执政理念的直接呼应。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