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创新令贫困山区不再缺少“音体美” |
作者: 来源:新浪公益 浏览次数:770次 更新时间:2015-12-10 10:23:11 |
12月2日,六年级的布依族男孩罗素在三年级以前从来没上过音乐、美术、体育课,现在他却很喜欢唱歌、画画和打球,更重要的是,他再也不用担心音体美老师的离开,相反,音体美老师会和语文数学老师一样,一直在学校守候。 带来这些改变的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传梦公益基金正在探索的“资教工程”模式。 与传统捐助校舍硬件设施的教育扶贫项目不同,“资教工程”以改善乡村教育面貌为目标,从发现和激励乡村教师入手,着眼于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最薄弱的课程,通过聘请贫困地区本地师资力量加盟项目小学,在项目小学设立“资教奖金”对全校教师的绩效进行考核,为乡村教师搭建职业发展平台等途径提升了乡村教师的素质,增强了乡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吸引力。 目前,“资教工程”已在贵州省晴隆县、云南省腾冲市遴选了12所项目学校,招募资教教师48人,受益学生2700多人。 罗素所在的贵州省晴隆县光照镇规模小学补充“资教教师”后,教师数量从11人上升到17人,平均年龄从45岁下降到35岁,不仅各个年级每周开设音体美课程,而且三至六年级还开设了英语课和计算机课,由专门的教师教学。课外活动还开设绘画、篮球、剪纸、国学、乒乓球和跳绳等辅导班。 当罗素与小伙伴们及老师本周来到北京,与教育专家和智库分享创新教育扶贫给孩子们带来的改变时,与会人员都为之一振。 规模小学校长龙江坦言,由于正式教师不足,兼职老师又缺乏专业知识,当地音体美课程直到资教老师的到来才真正开展起来。 “他们的到来提升了孩子们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拓展了农村孩子的眼界,老师有时会带着学生们拿着乐器到林间歌唱,很多孩子都不愿放学。周末,有了老师们的陪伴,留守孩子也不再孤单。”龙江说。 音乐教师龙涛是资教老师的代表。他说,当他骑摩托第一次踏上通往规模小学的那条颠簸的山路去应聘时,他本来想着这条路烂到这种地步下次坚决不来了,可是当孩子们快乐地和他一起唱歌,一窝蜂的出来为他送行、期盼他回来时,他还是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呼唤,决定留下来。 龙涛很感谢“资教工程”对教师职业规划上作出的机制性安排,使教师能安心教学并不断成长。目前,基金会不仅已与当地教育局达成一致,为优秀的资教老师提供优先转为公办教师的机会,而且还每年组织两期一对一的培训,使资教老师的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正是因为这些机制上的安排,我们资教老师才一直在成长,我们的人生也得以改变。”他说。 国务院扶贫办原党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司树杰认为,“资教工程”的探索是对贫困地区乡村教育的有力补充,也是社会力量落实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 他说,教育扶贫与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搬迁扶贫是中国在今后两年打响扶贫攻坚战的主要策略,“资教工程”项目所在的云南和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两个省,因此更受瞩目。 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戚学森眼里,“资教工程”与传统支教工程相比,更有利于资教队伍与原有师资队伍的融合与共同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是由基金会与参与资教的老师签订长期劳动合同,保障了他们的劳动权利;运行机制上,项目与学校会在平等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师资力量也是面对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在师资培养和使用上,项目设置的奖励基金对学校老师和资教老师一视同仁,这样就促进了教学队伍的融合,能够得到项目实施各方的支持。 据传梦公益基金执行主任孔维介绍,仅腾冲项目就有800多人报名项目点的23名资教老师岗位,其中不少报名者都拥有本科学历,一些人甚至在美术和音乐界的专业比赛中获奖。在项目推广中,新生代歌手王铮亮、许飞等人都参与其中,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1日还为两人颁发了爱心公益奖杯。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指出,教师队伍越到基层越老化,越到基层音体美老师越存在结构性不足,教学新技术和新观念缺乏,这是中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瓶颈,“资教工程”能动员本地年轻人留在家乡从事乡村教育,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探索。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