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公益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奏响 |
作者: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838次 更新时间:2016-01-12 15:33:36 |
中国探月公益音乐会12日晚在国家大剧院奏响
知名指挥家、作曲家谭盾担任音乐会艺术总监
音乐会大咖云集 浩淼的宇宙画面搭配古老的编钟仪式,深邃的月球背景在悠扬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来回切换……一场古典与现代相融、科技与艺术交锋的“光明·中国探月”公益交响音乐会12日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音乐会大咖云集。知名指挥家、作曲家谭盾,女高音歌唱家雷佳,中国三大男高音,小提琴表演艺术家吕思清,大提琴表演艺术家王健,古筝表演艺术家袁莎,古琴艺术表演家李祥霆,二胡表演艺术家宋飞等齐聚一堂,为听众献上典雅端庄、恢弘大气的视听盛宴。 源于2014年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飞行试验返回器携带进入太空的“中国梦音乐芯片”,搭载了这几位国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具体包括歌唱家彭丽媛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琵琶演奏家刘德海的《十面埋伏》、“中国三高”的《我像雪花天上来》、郎朗的《春节序曲》等。 此次音乐会让“搭载”作品的艺术家隆重亮相,使曾经完成长达8天4小时 42分钟、总航程80多万里“地月旅行”响彻太空的乐曲,能在1000多位航天人和社会各界人士面前重新演绎,旨在纪念中国航天事业60周年和中国探月工程12周年。 谭盾担任音乐会的艺术总监,环球音乐集团与国际著名录音师雅各布·亨德尔(Jakob Haendel)联合录制。为表达对航天探月梦想的追逐,对太空探索的神往,谭盾特意以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演奏的编钟仪式《周易古曲-28星宿图》作为开篇序曲。 “2400多年前中国人对星空的理解,一直穿越到2400以后的今天,这种对太空深远的情怀,融入到整场音乐会艺术观感和节目编排中。”谭盾说,10首不同乐器的演奏曲将贯穿“穿越古今”“跨越东西”“天地人和”三个篇章,呼应我国探月与航天事业的非凡历程、巨大成就与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 音乐会中唯一的西方乐曲《巴赫第一前奏曲》,由大提琴表演艺术家王健演奏。王健认为,巴赫是古典音乐之父,他的音乐跟中国哲学十分吻合,“音乐芯片”中应该有一首全人类都能接受的音乐。 压轴曲目《天地人:和平之歌》将音乐会推向高潮。这首由谭盾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加入中国国家交响团合唱团、北京节日合唱团、编钟乐团等元素,恢弘震撼之余充满艺术梦想。 “音乐没有界限,是情感的传送。”谭盾说,科学和艺术是相近的,是一个国家关键的强国因素,《天地人:和平之歌》不仅传递科学的梦想,也分享艺术和人文的梦想。 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刘继忠表示,本次音乐会的举办,既是对航天事业的歌颂,也是一次公益科普宣传。通过国家标志性工程携手知名艺术家,更加生动地展示了中国航天人精益求精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引导公众了解、关心、支持我国探月与航天事业。(新华社记者 黄玥 万玉航)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