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个维度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643次 更新时间:2016-05-09 12:55:51

       作者: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肖林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在稳定和扩大社会总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升增长质量效益,增强发展动力,从而实现经济高效持续增长。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特征不谋而合

  ■把目光仅仅放在“供给侧”,忽视“结构性”和“改革”,是我们经常陷入的误区之一,因而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缺少更高的战略视角。“结构性”和“改革”,可以说是理解“供给侧”的一把钥匙,让我们对当前经济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更为全面的把握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著名诗句:“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这是诗人对“自然规律”发自内心的尊重。其实,经济规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任何一种经济学理论占据主流地位、发挥重大影响,必有其理论存在的自然基础和规律使然。就如同2015年11月中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指导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这是经济形势的大势所趋,也是经济规律发展变化的结果。

  在最近出版的专著《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持续增长》中,出于术语表达上的方便与需要,我提出了供给经济学和需求经济学的理论表述,分别用来指称把经济分析重点和经济政策重点放在供给侧或需求侧的经济理论。

  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看,供给经济学关注的是生产力和经济长期发展能力,供给侧管理针对长期制度和结构问题;需求经济学关注短期经济增长问题,需求侧管理强调短期有效性。不过,即便从西方经济史角度来看,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经济学研究其实一直呈现合流的趋势。双方在多数情况下,不是泾渭分明,不是“道不同不相谋”,相反,它们更多的是相互融合、互相补充,颇有点“云为山态度,水借月精神”的味道。

  从中国经济学理论看,供给经济学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所有制和产权、现代企业制度、生产要素供给效率等方面;需求经济学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收入分配制度、政府的作用、比较优势等方面。长期以来,经济学界针对供给侧、需求侧和结构方面的理论研究、探索,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形成提供了深厚的基础。作为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观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思想显然具有不同于西方供给经济学派及西方结构主义思想的特征,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这么讲?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在稳定和扩大社会总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升增长质量效益,增强发展动力,从而实现经济高效持续增长。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特征不谋而合。

与时下不少理论和学者强调“在供给侧做改革文章”不同,我理解的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三个维度。“供给侧”是指着眼于供给端和生产端的管理及制度建设,提升资源要素供给质量效益和产出水平;“结构性”是指实现结构优化调整,化解结构性问题,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革”是原有制度改革和新制度构建,构建有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制度保障。

  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整体。把目光仅仅放在“供给侧”,忽视“结构性”和“改革”,是我们经常陷入的误区之一,因而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缺少更高的战略视角。“结构性”和“改革”,可以说是理解“供给侧”的一把钥匙,让我们对当前经济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更为全面的把握。

  如何真正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需要来自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发力,更需要经济系统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共同发力。

  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生变量,是指直接推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变量。要通过强化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实现要素资源效率最优化。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是要着力提升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资源要素供给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则需通过促进资源要素在不同生产领域合理流动、科学配置来实现。


 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外生变量,是指保障、促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制度安排、结构安排和政策安排。制度新供给就是要强化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束缚市场功能发挥或导致结构扭曲的体制机制,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制度安排的落实;结构新供给就是要突出价格机制改革,着力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通过结构优化调整释放错配的资源要素价值,促进资源要素的有效供给和合理配置;政策新供给就是要针对短期问题化解、中长期结构优化调整和制度构建,形成整体协调、实施有序、相互促进的政策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以及社会层面等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策支持。

  从决策角度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有效协同。短期内,通过有效的需求侧管理,确保经济运行、就业环境的总体稳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宽松的经济环境,营造良好的战略机遇。中长期,要实现总供需的结构均衡,增强经济发展动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互为支撑、互促共进。

  当然,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创新是一个漫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相结合的过程,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过程。期待国内外经济学者共同研究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而使“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