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洪魔中迈向人水和谐——2016防汛抗洪启示录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757次 更新时间:2016-08-18 10:35:22 |
当历史的时针指向21世纪,伴随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益频发,水害形势愈加严峻复杂。 2016年,中国又一次经受了罕见的防汛大考。如今,这一考试取得阶段性胜利。答卷的背后,交织着成功与遗憾、欣慰与悲痛。 回眸此次水患及应对,许多温暖瞬间和缺憾发人深省。
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搏击狂澜的巨大力量。然而,一些环节也让人看到了“乏力感” “今年的雨水太大了,长这么大从没见过这么猛的雨。”湖北武汉新洲区凤凰镇村民朱林发依然记得,7月1日那晚,天仿佛被捅漏了个口子,暴雨下个不停,家附近的举水河水位急速上涨,没多久就发生溃口,洪水呼啸着涌入村庄…… 连串数字,印证今年的严重汛情:入汛以来,我国先后出现30多次强降雨过程,面平均雨量列1954年以来同期第二位;164个县市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395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90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44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3个台风登陆肆虐;30多个省区市受灾…… 洞庭湖超警!鄱阳湖超警! 长江告急!太湖告急! 惊心动魄、跌宕起伏。历史,似乎要重演,但形势终究没有恶化。这场防汛抗洪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国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大江大河干堤无一决口,江河湖库险情均处于有效控制。 是什么样的力量,助我们战胜洪魔? ——是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凝聚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防汛抗洪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守土有责、履职尽责,做好防汛抗洪抢险各项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7月下旬防汛救灾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宁夏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专门就做好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形势非常严峻、任务非常繁重,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进一步行动起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李克强总理奔赴长江、淮河流域抗洪现场,对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进行部署。 在防汛救灾的关键时刻,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舍生忘死、一马当先,公安干警主动请缨、连续奋战,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任务。防汛高峰时,长江中下游五省400万人坚守在长江干堤一线,其中,普通群众370万人,机关干部20万人,部队官兵10万人,共同形成军地联动的强大合力。 ——是削峰拦洪的坚强“臂膀”。 经过十几年的持续投入,我国建成一大批水利骨干工程和控制性枢纽,防灾能力显著提升。三峡水库,无疑是其中最亮眼的一颗明珠。 “今年汛期要是没有三峡水库削峰蓄洪,后果不堪设想。”国家防总督察专员、新闻发言人张家团说,在前汛期,以三峡水库为代表的长江上游21座大型水库群提前泄洪,腾出库容360亿立方米。进入7月抗洪关键阶段后,水库群协同联调,拦蓄长江干支流洪水227亿立方米。 ——是科学调度的完善进步。 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座水库、每一条河流的下泄流量都可能对全局产生影响。如同手法娴熟的魔术师,国家防总、长江防总夜以继日地监测、会商和研判,精准精细地调度大型水库群。何时腾库泄洪、何时落闸拦蓄,每一条调度令的背后都蕴含着精准与科学。 如果没有拦蓄如此体量的洪水,直接后果是长江中下游超警堤段增加250公里;荆江河段超警;城陵矶地区面临分洪,52万亩耕地将被淹没、38万群众面临转移安置…… ——是不打折扣的责任落实。 今年,国家防总提前一个月公布了全国大江大河、大型及重点水库、主要蓄滞洪区、重点防洪城市防汛行政责任人名单,让行政责任人接受社会监督。 在防御长江中下游洪水过程中,国家防总又公布了重要堤段885名基层行政责任人名单。由国家防总层级公开乡镇级别行政责任人,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 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 7月下旬,河北多地突遭特大暴雨袭击,部分地区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4名邢台相关干部在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中工作不力,被停职检查,并将被依法追责。 然而,防汛抗洪的强大力量背后,一些薄弱环节依然存在,甚至加剧: 大江大河干堤稳固,但中小河流、民堤民垸等险情较多;100多座城市再次出现“城里看海”现象,凸显出城市排涝规划与建设的诸多短板;越来越多的地方“经不起淹”,与过去相比,同样的险情造成更大的损失…… 尽快补上这些短板,才能拥有应对水灾的更强大力量。 理念指引行动,思路决定出路。防汛抗洪理念每前进一步,防汛抗洪实践效果就更上升一层 平湖一声惊雷! 7月14日7时,湖北武汉牛山湖,碧绿的湖面腾起一道冲天的黄白烟尘。爆炸声中,阻断梁子湖与牛山湖的围堤缓缓沉入水中。 筑坝分离37年后,子湖牛山湖重回母湖梁子湖的怀抱。 年过七旬的湖区居民徐新华在安置点里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里难免惆怅。梁子湖湖水泄入牛山湖,将慢慢淹没湖边的藕塘、鱼池,淹没回家的路,最后淹没自己的家。破垸分洪后的牛山湖,将恢复永久水面,还水于湖。 村民虽然失去了熟悉的家园,但滔滔洪水却找到了自己的家。从人进湖退到湖进人退,中国人对人水关系的认识迈上新高度。 与水争地、围湖造田,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向大自然无限制地索取、占用。本应是水道的圩区被围垦经营,天然湖泊河流的“经脉”被破坏,阻断了洪水的“归路”。 今年汛期,武汉南湖多个小区内涝严重。人们这才惊觉,这些小区所处之地,多年前还是湖泊。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大家更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物资再多,发展再快,破坏了生态环境就会得不偿失,甚至遭受自然的惩罚。”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于丹说。 人给洪水出路,洪水才给人活路。破垸分洪既是应急之举,也是我国防洪理念从以堵为主到疏堵结合的巨大飞跃。中华民族正是在一次次的水患中深刻领悟到人水和谐的共处之道。 防汛抗洪,基础是“防”,核心是“人”。今年汛期,各地紧急转移受洪涝台风灾害威胁人员高达780万人,几乎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 江西省资溪县大觉山村,一栋有着百年历史的土坯房的门板上,用木炭大大写着“小周”两个字,后面是一串手机号码。斑驳的字迹被不同的人一遍又一遍地描涂过多次。 这是村里孤寡老人张木兰的特殊电话本,门板上的电话是村委会主任周建文的。每当张木兰拨通电话,就意味着有紧急情况来临,暴雨、山洪、滑坡…… “老人的房子离村委会有10公里远。一到汛期,老人打电话我们担心,老人不打电话我们也担心。”周建文和他的同事不知多少次冒着风雨赶来,连夜背着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已经深深融入到广大干部血液中。 巨大的工作强度背后,彰显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 先进的理念,指引着实践的成功;落后的理念,也可能成为前行的羁绊。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见效慢,有的干部责任不清、动力不足,总觉得是“给他人做嫁衣”;一些河段违规占用行洪设施行为依然存在,群众从经济利益出发,抱着侥幸心理不当回事;有的认为本地区多年没有发生洪水无需担心,防御预案停留在文件中,一旦洪水来临往往手足无措……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摒弃落后观念,树立先进理念,中国的防汛抗洪事业才能跨过一个又一个门槛,跃升到更高平台。 科技要上,人更要上。在人水对决中,离不开真正的“抗洪神器”——大写的人 经过数千军民连续两昼夜的奋战,7月12日8时许,湖南华容县新华垸溃口顺利合龙。在这场惊险的抗洪抢险行动中,当地16名卡车司机组成“卡车敢死队”,驾驶员绑上安全绳,以身犯险,踩下“一脚最坚定的油门”,连车带石冲向溃口,截击滚滚洪流。 “和卡车敢死队相比,网上的各种‘抗洪神器’真是逊爆了。”有网友这样评论。 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防汛抗洪的科技“成色”一点不少。水下机器人探测水情、无人机监测灾情、“龙吸水”车载移动式泵站快速排涝……这些高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抗洪抢险的成效。然而,在这场人水对决中,如果没有大无畏的勇气,没有迎难而上、舍己忘我的抗洪精神,很难想象最终结局如何。 滔滔洪水中,人及人的精神,才是最根本的“抗洪神器”。 “身体还好?孩子情况怎样?”——这是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战士马红涛在等候搜救命令的空隙,给在武汉的妻子发出的一条短信。 短短10个字,蕴含了马红涛对妻子无以言说的愧疚和牵挂。马红涛是搜救行动中的一名冲锋舟操作手,凭借先进的设备和多年的经验,他驾驶冲锋舟多次避开了很多险段,带领官兵们第一时间抵达受灾村庄。 而这一次洪水来犯,恰逢马红涛妻子预产期,之前医院检查发现孩子脐带绕颈,需要立即住院,尽管组织上同意马红涛休假陪产,但因为抗洪任务艰巨,他还是放弃了。在执行搜救任务的那几天时间里,马红涛连个关心的电话都没来得及打。 遇险获救后马上又投身抗洪一线、亲人去世仍然坚守岗位、跳进洪水将别人救起自己却没上来……洪水面前,像马红涛一样的“大写的人”树立起来,迎难而上、舍生忘死的抗洪精神传承下来。 武汉龙王庙码头,两江交汇地,长江的著名险工险段。7月上旬,大水进逼这座千万人口城市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江边,一块普通的宣传板引人注目,上面写着“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这是9名共产党员的誓言,他们用红笔签名,笔笔有力。 相同的誓词出现在1998年。 时任武汉江汉区防汛办堤防所所长的唐仁清和同事李建强,还有其他14名党员,一起立下生死牌“誓与大堤共存亡”。18年后,已年过半百的唐仁清、李建强再次担起值守龙王庙的重任,和其他7名党员再次立下生死牌。 “不管多大年纪,只要能上我们就一定上,因为我们是守堤人。”57岁的李建强说。 两块“生死牌”,跨越18年的时光隧道,传承着不朽的抗洪精神。 “抗洪抢险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具体到每处堤防、每个险情,人的作用更为根本。比如大堤内长满杂草,有没有土壤松软、管涌冒泡等险情根本看不清楚,必须靠人一步一步踩、一寸一寸探。”张家团说。 人,是抗洪抢险中最宝贵的力量。这既是抗洪救灾中的珍贵启示,也是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水利和防汛人才短缺的警示。 “九江江新洲有40多公里长的长江岸线,出现险情后必须要有人日夜巡堤查险,但我们整个新洲场有6000多人,常年在家的只有1000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不过二三百人,其余都是老弱妇孺。”新洲场三分场党支部书记朱文斌不无忧虑地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数次大洪水中成长起来的大批有实战经验的基层防汛抢险技术骨干,如今或已退休、或调任外流;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儿童,群众性的巡堤查险队伍组织面临新问题。水利干部和防汛人才匮乏,防洪抗洪劳动力缺失,正成为一些村庄防汛的一大瓶颈。 …… 从水患中汲取力量,在灾难里化蝶重生。正视不足,补齐短板,我们有理由相信,历尽艰难、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与洪水抗争的步履将更加稳健,并将书写人水和谐的新篇章!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