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的“学”与“做”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601次 更新时间:2016-10-17 13:03:01 |
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党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流动党员之家”日前走进中华慈善总会,从而开启了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新的一页,也为全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树立了一个标杆。 目前,全国社会组织已达67万多个,遍布教育、文化、科技等14个行业领域,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以往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较为薄弱,大量流动党员并未转交组织关系,部分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尚未建立党组织,致使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日趋淡化,有的社会组织“重成立、轻监管”、“重利益、轻责任”,出现了不规范、不透明、不合理等现象,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基于此,加强社会组织党员思想政治建设、加强规范化管理便具有了极端的重要性、现实的紧迫性和特殊的针对性。 强化“两学一做”,是党组织增加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基本保障;而强化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则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基础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的先决条件。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要从高处着眼,基础着手。不仅立足点要高,工作标准要高,更要抓住根本,落到实处。既要促进社会组织的改革创新与服务升级,又要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社会组织也始终要把党建工作放在社会大环境中去审视,融进时代变革的大趋势中去思考,纳入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中去定位。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学”是地基,“做”是建筑。作为“流动党员之家”走进社会组织的“排头兵”,中华慈善总会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不断结合自身特点与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了多样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显著成效。比如“一张纸献爱心行动”“为了明天——关爱儿童”“争当一日发药员”等活动,并在多个贫困缺水地区持续开展慈善饮水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些项目解决了困扰当地群众、贫困家庭及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与生活难题。 党的生命在于群众路线,慈善公益事业的生命在于扶助救济困难群众,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真正的帮助。实践证明,共产党员从来都是慈善公益事业的先锋者,无论是抗灾救险还是扶贫问苦,他们总是出现在基层一线,出现在最艰难、最危险的地方,以身作则,充当表率。好人打造好的环境,好的环境塑造好人,正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慈善公益事业与其所处的社会形态密不可分,需要公平与公开作为前提保证。社会组织的发展进步源于社会,又反过来影响与促进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将“两学一做”的精神实质在社会组织中推而广之,就是在实践中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及各自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规范行业行为及自身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组织工作者,在完善自身的同时完善社会。两相结合,善莫大焉。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