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进山 贫困孩子出山——从30名则黑孩子的“迁徙”看昆明教育扶贫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708次 更新时间:2016-12-13 22:55:56 |
30名来自则黑的交换生将在昆明市第一中学(度假区分校)度过三年时光。记者杜文蕾摄 初冬的天开始凉了,则黑村口的树上,最后一茬山茶花尚未落完,村子里隐约传来骡马的铃声。 则黑乡深藏在禄劝的大山里,海拔2300多米的山坳中,非沟即坡,村民的房子大多依坡而建。 进出则黑乡,只能依靠两条盘山路,弯多路险,山里到山外,直线距离并不远,可怎么也要花上三四个小时。 李文森就是生长在这里的孩子,读初一的他,和城里的同龄孩子相比,明显瘦弱很多。问一句,答一句,答案总是很简单,有着和年龄不太相称的寡言。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和他相依为命的爷爷奶奶已经60多岁,除了学习,小文森平时还要帮爷爷奶奶烧饭、砍柴,瘦弱的肩膀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好在今年10月,李文森与29名和他一样的贫困家庭学生,从则黑来到昆明,开始了新的生活。 10月16日那天,昆明的天和则黑老家的一样蓝,李文森和同学们一起住进昆一中度假区分校的宿舍。校舍的白墙、明净的窗户、塑胶操场、图书馆,一切都新奇极了,他们满心欢喜地迎接新学期的开始。 起初的15天,30个孩子被安插到15个班级。乡村的教学质量毕竟比不上城里,底子薄、新学校的进度又快,渐渐地,孩子们感觉有点吃力。学校特设的辅导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将30个孩子集中到一个班级,配置最有经验的班主任。不仅如此,在校的三年,学校将为他们提供全额奖学金,每名学生每年有3.7万元。 这30名则黑孩子的“新生”,源于昆明市教育扶贫的好政策。 “扶贫先扶智,通过教育拔除穷根 ,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在全市教育工作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程连元的这番话,直指教育扶贫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加大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倾斜力度,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昆明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努力做到刨穷根、挖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像李文森一样,今年秋季学期,210名农村户籍的少数民族高中学生进入昆一中等4所优质高中的“阿诗玛班”和“民族班”,由市级财政按每生每年1万元的标准补助学校,用于免除学费、住宿费和教科书费,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还有生活补助。 让贫困的孩子们能读书、读好书,用教育扶贫改变孩子们的思想观念,这是消除代际贫困的最好方法。目前,昆明市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扶贫的精准资助体系,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和大学阶段的一整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其中,每个阶段的资助政策,都向“两区两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学子女倾斜。 针对贫困地区学校教育资源普遍薄弱这一现实情况,城区优质学校与贫困地区薄弱学校进行结对帮扶,缩小城乡学校发展差距。从2016年至2018年,主城区69所学校将结对帮扶“两区两县”69所学校。与此同时,北京市朝阳区11所优质学校将对口帮扶“两区两县”学校13所,其中禄劝县学校8所,东川区学校3所,寻甸县和倘甸学校各1所。 如今,李文森等孩子已经开始融入到昆一中度假区分校这个大集体中。而李文森等孩子的境遇,只是昆明市教育扶贫工作的一个小缩影,但通过这样的例子,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环境必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记者 达娃·梅朵)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