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利在千秋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591次 更新时间:2016-12-21 19:16:33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是消除贫困的关键。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在围绕硬件设施建设、师资培训、职业教育、贫困生帮助等方面,贵州省大方县实施了一整套教育扶贫体系: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基本实现,力争不让一个寒门子弟因贫辍学。
兴建校舍 拓展教育资源
小敏是大山乡光华村大坡组人,3年前,父亲遭遇车祸,丧失了劳动力,妈妈外出杳无音信,一家人顿时失去了生活来源。如今,小敏与爷爷、爸爸居住在半山腰的一幢砖混平房里,生活陷入极度贫困之中。 今年春天,帮扶队员黄彦郢等人来到小敏家,通过“一对一”帮扶平台,一位好心同事接手帮扶小敏的任务,几次寄来了衣物、食品和书籍。在帮扶队员的启发下,小敏的爸爸开始教孩子读书识字。地处大山乡的大方县恒大六小工程已近尾声,明年秋天,6岁的小敏就能和很多孩子一起,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了。 建设10所小学、10所幼儿园,是大方首批开工的扶贫工程。明年3月初,2所幼儿园和8所小学将投入使用。1所完全中学和1所职业技术学院明年6月30日前交付。这些学校建起来之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方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另外,大方县从软件方面来补短板,与清华大学合作,将优质教育资源及时输送到贫困地区,让城乡的孩子们同享优质教育,目前已培训340名教师及管理干部。恒大大方教育奖励基金,已奖励资助200名偏远山区优秀教师、300名贫困家庭优秀学生。 《慈善公益报》记者来到新建的第二小学和第二幼儿园,崭新的校园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整洁的教室宽敞明亮,各个功能教室配备齐全。记者不禁羡慕起这里的孩子们能在如此优美的环境里学习生活,脑海里一遍遍浮想着孩子们渴求知识的明亮双眸和响彻山谷的朗朗书声。 贫困地区失学及辍学率较高,就业率也随之拉低,技能型人才短缺,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导致这些地区久未脱贫的原因之一。职业教育可以在短期内为受教育者提供明确的职业指导和培训,增加就业机会,使贫困地区的单一劳动力向技能型转变。大方县在帮扶企业的帮助下,以“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理念为抓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已培训9500人,就业7726人,就业人员年人均工资42,000元,并对1.7万农民进行实用技能培训,让农民们把好的理念和习惯带回原先居住的地方,为依托产业脱贫的贫困户提供技能增值、可持续发展的脱贫保障。
六位一体 保障儿童福利
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成长,是教育扶贫需要重点解决的社会问题。针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救助工作,大方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六位一体”(助居、助学、助医、助困、助养、助业)的救助工作,探索建立健全贫困山区孤儿和困境儿童的社会化管理救助机制,努力推动儿童福利工作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让困境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周龙玲家住沙厂乡营竹村老厂组,现就读于福建医科大学,她也是救助机制的受益者。周龙玲在电话中说:“我虽然失去了父母,童年生活很困难,但我没有忘记自己是怎样长大的,没有忘记自己是怎样考取大学的,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是社会给了我爱,我就要给社会回报!”顺德街道办事处大屯村困境儿童王应燃说:“自从父亲重残后,母亲就离开了我们,我和父亲过着极度困难的生活,自从得到政府每月400元的困境儿童生活补助资金后,生活有了好转,也不再担心没钱买学习用品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实施,让困境儿童共享了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解决了教育扶贫中凸显的社会问题,为扶贫攻坚奠定了有益的基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大方县和帮扶企业响应国家政策,对教育领域进行财力和物力的资助,设立教育扶贫资金、健全教育扶贫体系,实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