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环保关键词:雾霾治理成为环保工作重点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687次 更新时间:2016-12-25 19:12:47 |
自去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之后,中央环保督察风暴今年席卷开来。2016年1月,中央环保督察试点在河北展开,7月,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在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8省区展开。11月,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展开。 点评:此次环保督察是新环保法实施以来首次大规模“重拳出击”,处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果也非常显著,但业界也提出,亟待将这种分批次的督察效果落实,形成长效机制。 “土十条” 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根据“土十条”,我国到2020年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将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到2030年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2050年,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点评:继“水十条”和“大气十条”之后,“土十条”终于在今年出台。值得注意的是,“土十条”明确指出重度污染的土壤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这一计划的发布可以说是整个环保领域尤其是土壤修复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环评改革 7月15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全面提高环评有效性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手段,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 点评:环评是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前置性措施,相当于环境保护的一道闸门。业界认为,这一方案将有助于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推动实现“十三五”绿色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目标。 环境税 8月29日,由财政部、税务总局、环境保护部三部门共同起草的《环境保护税法》草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初次审议,草案提出在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12月20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了环保税法草案二审稿。 点评:业界提了多年的环境税终于要提上日程。更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征税,而在于后期的使用,环境税今后如何使用?如何做到信息公开?这些都要明确。如果环境税款像其他税收一样纳入一般性预算并移作他用,征税的初衷就会背离,今后征税的难度也会增加。 长江生态 2016年9月上旬,备受关注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印发。《纲要》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提出大力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点评:关于长江生态的问题由来已久,水质恶化、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严重威胁长江生态环境。在我国“三纵四横”大水网格局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好坏所带来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早已不仅限于某个区域。正因为此,把生态保护摆在优先位置,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近日,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也公开表示,《长江保护法》正在酝酿过程中。关于长江生态保护,明年或许还有更多政策出台。 环保执法垂直管理 2016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实施垂改后,市级环保机构将实施双重管理,县级环保机构将全部改为市级环保局的分局。这项改革力争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试点工作,在2018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工作,在“十三五”末全国省以下环保部门按照新制度运行。 点评:垂直管理要动体制、动机构、动人员,涉及上收监测事权、执法权以及人事任命权等等。在业内人士看来,垂改从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入手,解决制约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障碍,标本兼治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推动环境质量改善。这是对地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一项根本性改革。 河长制 12月上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提出在全国江河湖泊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点评:“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最先由浙江省等地探索实施,成效显著,由此在全国推广。通过河长制,让本来无人愿管、被肆意污染的河流,变成悬在“河长”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中国“水危机”严峻的当下,河长制是催生河清水绿的可行制度。 雾霾 今年12月16日至21日,中国中东部地区遭遇今冬最大范围雾霾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有27个城市启动了红色预警,18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采取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工地停工、机动车限行等措施。环保部通报称,遥感监测数据显示,本次灰霾面积一度达到188万平方公里。这几乎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1/5。 点评:今年已经多次多地爆发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近几年,雾霾治理一直成为环保工作重点,但民众的直观感受却有限。甚至还产生了“雾霾经济”:空气净化器、防霾口罩等产品供不应求,旅游行业兴起“躲避雾霾之旅”,中小学生在雾霾天气利用网络直播上课。雾霾似乎已成人们避之不及又无可奈何去适应的天气。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