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困地区点亮希望之灯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645次 更新时间:2017-02-03 17:02:12 |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2016年,我国继续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深入推进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贫困家庭学生点亮了希望之灯,让更精彩的人生梦想成为现实。
加大资助力度
2016年8月,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的意见》,决定自2016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学杂费。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且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教育部财务司副巡视员刘玉光日前向媒体介绍说,从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到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从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到为大学生提供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多种方式的混合资助政策。一整套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补齐发展短板
教育扶贫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够问题,困扰了贫困乡村教育很多很多年。对于我国330万乡村教师而言,负担重、待遇低、职业尊严和幸福感不高曾是他们的困扰。 为了让乡村老师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根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2016年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改善学校教育生活环境,提高农村教师工资,甚至为老师解决住房问题……除此之外,评定教师职称绩效、解决教师编制等政策也都在向乡村教师倾斜等。这些举措吸引了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助力。
增强造血功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进程中,技能扶贫更有利于增强“造血”功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2016年8月,人社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的通知》,要求在2016~2020年,要依托千所左右省级重点以上的技工院校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其中包括提供学杂费减免、建档立卡补助、免费职业培训等6项支持政策。目前,我国已广泛推广义务教育加免费中职教育的“9+3”模式,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初中毕业生到经济发达地区接受中职教育。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表示,技工教育的成本低,对象广泛且层次多,专业设置跟紧市场需要,教育目的倾向于应用型,教育方式上与生产管理一线工作关系紧密。“鉴于这些优势,相对于其他类型、层次的教育,技工教育的扶贫开发功能更突出、更明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在促进扶贫工作大局中的基础性、可持续性作用正被广泛发掘,在2017年新的起点线上,教育扶贫将再接再厉、果敢前行,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享受到免费教育。(记者 王学军)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