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职业道德现“灰色地带”调查:明明是错,为何还要去做?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569次 更新时间:2017-02-09 21:09:43

    前不久,某地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收受回扣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职业伦理的关注。近年来,从医生、教师到银行职员、出租车司机、导游等,一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频现职业伦理“灰色地带”。

  职业伦理,也称职业道德。所谓的“灰色地带”,是指游走在职业伦理边缘的一些行为;有些职业伦理失范行为甚至戴着善意的面具,实际是一种伪善行为。这种现象会降低职业公信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安全感、信任感。

  明明是错,为何还要去做?

  ——职业伦理现“灰色地带”调查(上篇)

  “大家都这样干,那就没什么”

  在北京一家医院工作的张晓伟(化名)在读研究生期间就体会到医生这个行业的“奥秘”。

  自己的研究课题没有申请到国家资助,这不仅关系到他能否顺利毕业,而且面对自己倾注许多心血的研究,他舍不得放弃。于是,在相关人士的帮助下他找到某医药公司。

  “这家医药公司给了我10万元的研究经费,我顺利完成了研究,之后在知名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时多次提到该药厂的名字。”张晓伟说,自己觉得在没有学术造假的基础上,对帮助自己的人有所交待,也没什么。

  类似这种行为,不少人觉得并没有对行业或者别人造成不良影响,即便规定不允许,但只要自己能把握住,不越过“红线”便无不妥。

  张晓伟告诉记者:“工作后外出参加的许多学术研讨会都需要医药公司赞助,只不过有的赞助是有严格监管的,是单纯的学术赞助,而有的赞助则只是以此为幌子贿赂医生,这需要自己有辨别力,不要把灰色变成黑色就好。”

  “就像药代请吃饭一样,大家都去,那就没什么,要是只请你一个人,那就得考虑清楚能不能去。也有药代曾经送给我一个苹果电脑,后来发现他只送给我一个人,就马上退了回去,如果是科室每个人都送,那我也就接受了。”张晓伟说,有些医院会把非正常渠道得到的收入在科室均分。“大家都拿一份,那就没什么。”

  在太原市一家医院工作的刘大夫则表示,如果自己不踏足“灰色地带”,就会被视为无能。不久前,他利用周末带着母亲去医院免费做了一次CT检查。“我用空闲时间给自己家人服务,只是占用医院的仪器,也没有对别人造成影响,况且别的医生也会这么干。医生本来就辛苦,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家人,这么做也算是对家人的补偿,并且家人提出来,如果办不到会显得自己很无能。”

  “把机会给自己亲近之人是人之常情”

  在某银行做支行行长的刘越(化名)对职业“灰色地带”有不一样的理解。“别人找你帮忙、你找别人帮忙,有些事情是不是符合规定没办法界定,所以必然会有‘灰色地带’。”

  刘越说,比如发放贷款,有朋友拿到一个好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一下,有亲戚急需资金,你对他足够了解,在权力范围内帮助一下,这些都无可厚非吧。

  刘越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几年前因为他发放的一笔不良贷款,被上级部门查出,即将给予处分。贷款者正是自己的朋友。他打电话把那个朋友臭骂了一顿,并让他赶紧想办法做续贷,避免发生不良。后来,他朋友通过抵押房产做了续贷,刘越也没有被处分。

  “假如那是一个陌生人,这笔钱就只能是不良了,而且如果他不还贷,通过强制手段也只能收缴他的房产,非常耗时耗力。正因为我和朋友之间除了正规的制度,还存在人情,所以才使得事情没有进一步恶化。”刘越说,“银行放贷不会任人唯亲,但在同等条件下,把机会给自己亲近之人也是人之常情。”

  “我违规,只因制度‘不近人情’”

  事实上,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存在“灰色地带”,即使是象牙塔内也不例外。

  某大学教授郭强(化名)向记者讲述了高校中的“灰色地带”。“有个学生快毕业时还有三科挂科,按照规定,需要延期一年才能毕业,这对一名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个时候有位朋友提出让我帮忙,我就悄悄找到相关科目的老师,对这个学生的考卷重新批阅,勉强让他通过考试,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

  郭强说,自己的做法和学校的相关规定肯定不符,但这么做也没有伤害其他人的利益,对这个学生却是巨大的帮助。“我违规,只因制度‘不近人情’。”

  事实上,在有些人看来,一些规章制度过于严苛,对其不认可换来的是对“灰色地带”的亲近,甚至有人觉得“制度会改变,我们现在不合规的做法以后可能就是合规的”。

  在郭强看来,有些“灰色地带”是无法避免的。“我的学生提出来要考我的研究生,让我透露一些专业课的相关考题,甚至他已经猜出来我会考哪些题,毕竟他比别的学生更了解我,这个时候我该怎么办?总不能骗他说这些考题不会考吧,况且也只有自己的学生才最契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所以我就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帮他一把。”  半月谈记者 王劲玉 王菲菲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