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厕纸遭遇文明尴尬 共享时代呼唤社会公德心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592次 更新时间:2017-03-08 19:01:05 |
近日,北京天坛公园免费厕纸被部分游客“打包”带走的现象引发网友关注。园方对此现象如何监管?过度取纸现象为何多发生于老人身上?城市中的公共设施种类越来越多,民众的文明意识如何跟上?
北京天坛公园厕所提供免费用纸。汤琪 摄 天坛公园非个例 园方管理收效几成? 近日,一组探访天坛公园卫生间免费厕纸过度使用的照片,在网上引发热议。因为免费,许多人如厕后总是顺手带走一大叠手纸。 有媒体援引一名保洁人员的话称,曾有一个60多岁老人,每天带着包,上午、下午分两趟带走厕纸,更有两个老太太挨个抽卷纸,一口气把新换的整卷纸全都拽完带走。 中新网记者实地探访后发现,不文明用纸现象曝光后,园方在人流密集的厕所内增派了管理人员,在取纸器上增加牌示,还用广播提示往来取纸的民众。 而这些措施的实际收效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显现。在天坛公园北门附近的厕所,记者还是发现了有游客离开厕所前顺手抽取较多厕纸装进包里。 其实,天坛公园的这一现象并非个例。据媒体报道,北京的一些商场提供免费厕纸后,一大卷纸不到一小时就用光了,因此商场只能控制数量,每日只提供一到两卷厕纸;广州天河区为全区公厕配备了厕纸后,不少公厕的卷纸被顺走、拿走或浪费,甚至有人一次抽下一米多的厕纸。
取纸器上贴有“节约用纸”的标识。汤琪 摄 过度取纸现象为何多发生于老人身上? 过度抽取免费厕纸、占为己用,看似是个别人素质不高的小事,但在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金小红看来,其中的原因却“很复杂”,她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相信现在很少有年轻人会去做这件事,这里存在代际之间的观念差异。” 据媒体报道,来天坛公园的游客一般分为纯游客和当地居民,过度取厕纸的大多是晨练晚游的居民,大多数人把厕纸取走后都是自行使用,这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 为何过度取纸总发生在“大爷大妈”身上?这是这一事件曝出后,网友们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 “上一代人当年的生活条件过于贫苦,这些老人或许并非是缺钱,而是形成了一种习惯,能够免费拿到厕纸,他们就是会去拿。”金小红说。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智新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有些老人在过去养成了占小便宜的习惯,本能地去占用公共资源,他们未必是真的缺这些东西。 亟待理解的“公共”二字 媒体曝光后,有网友把“过度取厕纸”现象的出现归结于个别老年人“素质不高”、“自私自利”,也有观点表明,这些老人的成长环境使他们潜意识里的“公家”和当下年轻人所说的“公共”观念存在鸿沟,在这些老人看来,“公家”的卫生纸是可以多拿一些。 金小红说,“现在我们所谈到的公共文明,并非是完全站在利他主义的立场,它其实也是一种维护自身利益的观念,只有公共利益得到实现,个人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例如这场厕纸引发的争议,金小红表示,“人和人之间是相互连带的,你顺走了公共厕所的纸,损害了公共利益,以后大家都形成了这种习惯,公共厕所如果不再提供免费用纸,你去厕所没有带纸就很麻烦,最后损害的还是自己的利益。” “共享时代”如何培养公共文明意识? 加强主动宣传是天坛公园管理方应对“过度用纸”现象的重要方式。天坛公园外宣部负责人邢启新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媒体关注,说明我们的工作在细化上还值得探索,不排除有更好的手段和形式去加强管理。” 他透露,未来园方还会考虑用机械的、电子的设备去控制出纸量,从技术手段进行探索。 张智新对此也提议,可以在取纸器的设备上做一些改进,他说,“比如,一次的出纸量超过一个标准,取纸器就不动了。” 此外,他还认为,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形成社会舆论。“比如有些老年人可能难以改变自己的习惯,但经过媒体曝光后,他的子女、后代看到了,可以起到提醒作用,社会如果形成这样的氛围,大家就会慢慢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应该的,渐渐就会有所改观。” 值得一提的是,天坛公园“打包”厕纸现象引发舆论关注的同时,多城市曝出街头共享单车遭损毁的新闻,这也引发舆论有关公德意识和城市文明的讨论。有分析称,在“共享时代”,城市发展运行中所后产生的便民新设施、新事物正考验着每一个市民的公共意识。 在金小红看来,顺走公厕的纸和给共享单车加私锁都需要从严管理,她提议在相关地点增设摄像头,她说,“人毕竟有羞耻心,设置监控拍照,就存在曝光的可能,你会发现总有眼睛看着你,就会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建议,管理者可以出台一些强制性、惩罚性的措施,发现不文明行为后进行批评教育,并通报到工作单位和社区,强化管理也是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