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跑"早期生命研究领域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533次 更新时间:2017-03-13 19:58:49 |
“从蓝田生物群、瓮安生物群、石板滩生物群到高于庄化石群,我国古生物科学家近年来一系列的重要发现,确立了我国在早期生命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杨群说。 距今5.3亿年前动物在地球上的快速出现即“寒武纪大爆发”,被认为是生物演化历史上的三大谜题之一。而寒武纪以前的生物界,由于化石的稀缺、保存程度差等原因,长期以来令人倍感神秘莫测。 2016年5月,包括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内的科学研究小组公布,在河北省发现了距今15.6亿年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这一研究成果将地球上大型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时间提前了将近10亿年。杨群介绍,该化石群产于燕山山脉南麓大面积出露的“中元古代”沉积岩石地层“高于庄组”,被称作高于庄化石群,呈带状、舌状、楔形和长卵形等多种形态类型,最大的长达28.6cm,宽近8cm。部分标本具有底部固着器官。此外,含大化石群的岩石中,保存有精美的多细胞组织碎片。“通过深入分析和验证,高于庄化石群的绝对年龄介于15.60亿年至16.25亿年之间。它代表一类具有形态分异的多细胞藻类生物,可能通过光合作用固着生活在浅海中。但其与已知生物的关系尚不明了。”杨群说。 杨群说,近年来,中国古生物学家在早期生命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大约距今6亿年的蓝田生物群中复杂宏体多细胞生物大发现,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打开了通向复杂多细胞生物早期演化的一个新窗口”;距今5.8亿年的贵州瓮安生物群,其中的胚胎、休眠卵、原始海绵以及盘状卵裂动物胚胎化石的发现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三峡地区发现埃迪卡拉纪灰岩相特殊沉积类型的埃迪卡拉生物,产于大约5.4至5.5亿年的灯影组碳酸盐岩地层,被称为石板滩生物群等,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杨群说,古生物研究的科学目标是探索地球生命的进化历史;研究生命和地球环境的协同演化,包括生物演化是如何受环境演变影响的,生物演化对地球环境的反馈和影响作用。“说白了,既是为人类在内的地球生物寻根,也是探究生物进化的机制。”杨群说,值得欣喜的是,中国古生物学家已经在相当程度上主导了部分领域的进展,引领了早期生命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