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污染堪比“室内雾霾”——代表委员建议加大禁烟力度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556次 更新时间:2017-03-14 19:35:28 |
在室内连续抽上几支烟,室内PM2.5浓度可能比严重雾霾天时还要高出好几倍。烟民手中的香烟,作为制造室内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是否还能“任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部分代表委员建议,应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地方性控烟条例,推动全国性立法全面禁止室内公共场所吸烟,并切实加大控烟监督执法,让更多的人远离烟草烟雾之害。 室内烟霾中的细颗粒对健康危害更严重 作为一个资深烟民和两岁小孩的爸爸,在广州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安振最近下了一个决心:戒烟。“我在网上看到‘三手烟’这个词时,觉得真的该戒了。”安振说。 一手烟和二手烟的危害几乎人所共知,而让安振心惊的“三手烟”则是烟民“吞云吐雾”后残留在衣服、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固体残留物。 专家介绍,“三手烟”包含的重金属、致癌物、辐射元素,可在室内滞留数天至数月,持续产生健康危害,尤易引发婴幼儿皮肤炎、中耳炎等。 近年来,治理雾霾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实际上,吸烟则是室内霾的重要来源。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主任郑频频介绍,研究发现室内烟霾中的细颗粒直径范围是0.107-0.4微米,比室外pm2.5直径更小,对居民健康危害更严重。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介绍,在35平方米房间内连续吸3支烟,距离吸烟者1.5米,空气中PM2.5浓度可达1700微克/立方米。这意味着比北京污染最严重时的PM2.5还要高出好几倍。 “烟灭1小时后,室内空气中PM2.5浓度仍可达350微克/立方米以上,仍相当于雾霾天的‘六级严重污染’。”支修益介绍,此外,烟雾还会通过管道、通风系统扩散到其他未吸烟房间。 吸烟造成的污染面更触目惊心。数据显示,中国现有烟民超过3亿,约有7.4亿非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环境。《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部分》结果显示,餐厅二手烟暴露率高达88.5%,政府办公楼暴露率达58.4%。 多地立法控烟,成效几何? 目前,我国已经有近20个城市制定了公共场所无烟的法律法规。今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明确,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均禁止吸烟。 上述规定明确,禁止吸烟场所所在单位违规的,可处以2000元—3万元罚款;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且不听劝阻的,可处以50元-200元罚款。 据了解,《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施行一年多来,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去年8月,由于控烟不力,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工人体育场、望京SOHO大厦等在内的13家单位被北京市卫生监督所集中约谈。条例实施以来,室内公共场所吸烟的现象明显减少,控烟场所检查合格率从77%升至93%。 “纸上最严”见实效需要依靠执法监督落实,但现实中却面临着吸烟行为面广、量大、执行难等问题。尽管市民可以拨打举报电话,但等到执法人员到来时很难抓到现行。受访的不少市民认为,劝阻陌生人怕遭到反驳说自己多管闲事,劝阻同事熟人抹不开面子,劝阻领导更是底气不足。部分经营场所负责人也坦言,劝阻顾客吸烟担心造成顾客减少,他们“伤不起”。 北京控烟志愿服务队西城分队负责人陈颖怡说,对于志愿者们的劝阻,大部分吸烟的人能够配合,但也有一些人“嫌烦”,甚至一巴掌把志愿者递上去的控烟盒打到地上。 加快全国性控烟立法,坚决治理烟雾之害 公共场所控烟、减少烟草对人类的危害,这是全球的共识,也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工程。目前,全国的公共场所控烟条例正在立法进程之中。 “室内公共场所禁烟是减少被动吸烟的最有效方式,应推动全国性立法禁止室内公共场所吸烟。”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盐城疾控中心主任沈进进说,北京、上海等地的地方性控烟条例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推动国家级控烟条例的出台。 来自医卫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岳秉飞连续多年关注控烟,今年继续呼吁“将室内公共环境全面禁烟纳入国家级控烟条例”。他表示,支持室内公共场所无烟在医卫界委员中已经形成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刘长乐说,以前控烟有三难:劝阻难、执法难、罚款难。《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餐厅、影院、酒店里宣传警示和举报电话随处可见,违反者个人将被处以高额罚款。这样的警示牌令人印象深刻,使劝阻者有了底气,举报者有了目标,执法者有了依据。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将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全国政协委员何伟认为,控烟不仅是对公众健康权的尊重和保护,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做好控烟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形成良好的控烟社会氛围,形成社会合力。同时,要加强立法和执法落实力度,控烟不能仅靠吸烟者自律,也需要硬性约束机制。(记者:赵仁伟、田建川、朱涵、孙仁斌、倪元锦)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