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互加计划:让可持续的教育公益成为可能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700次 更新时间:2017-03-21 23:05:08

    自1月19日国务院下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至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办好公平优质教育”的任务,不足两个月时间,“教育公平”议题已经引发广泛关注。

  对此,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的创始人兼CEO伏彩瑞表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将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格局,推动教育公平化发展,让轻量级、高效率、大规模、可持续的教育公益成为可能,真正实现网络扶智、精准扶贫。

  2015年11月,在教育公益路上已经坚持6年的沪江整合了各方资源,推出中小学公益课程项目互加计划,希望通过沪江已有的资源和优势,借助互联网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育,实现网络课程在全国各地的共建共享,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截止2016年12月,互加计划已经连接起全国近30个省份的上千所中小学,举办超过上万次直播课程与活动,受益老师超过3万名,影响50多万学生。2016年11月,互加计划入选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扶贫“双百”项目名单。

  在互加计划的支持下,城乡间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互联互通,偏远乡村的教师与学生共同收获成长。与此同时,另一个群体——网师也在逐渐壮大,国家督学李涵就是其中一员。出于对互加计划、“互联网+教育”的认可,在传统教育一线坚守了几十年的李涵开始在传统学校鼓与呼,倡导互联网教育创新,希望通过互联网实现真正的“桃李满天下”。《中国青年报》近日对沪江平台上的网师群体进行报道,讲述了李涵为何选择“互联网+教育”之路,并对传统教师与网师之间的界线进行了探讨。

  传统教育模式下,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将自己的价值作用于一个或几个班级的学生,借助互联网后,这些优秀教师所带来的资源和价值则能够放大数倍,甚至是数十倍、数百倍。

  地处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在过去半年内的转变尤为典型。

  曾经,卢氏县饱受交通不便、师资匮乏、资源奇缺等教育问题的困扰。在过去半年内,互加计划为卢氏县的一线教师提供了持续的线上培训,助力当地教师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互联网相结合,为传统学校的课堂注入新活力。借助沪江的平台,卢氏县建立了全县教师集体活动的卢氏教研平台,该教研教学平台被当地一线教师誉为“卢氏的可汗学院”。

  互联网的高效和便捷惠及了卢氏教育,同时也将更多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借助网络引进卢氏。如今,当地中小学生可以与美国的外教Glenn老师对话,从未离开过县城的一线教师能与资中筠先生“面对面”交流教育情怀。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卢氏县“统一教研”、“网络课堂”、“停课不停学”等经验得到了三门峡市教育局和河南省教育厅的肯定和重视。2017年3月,由三门峡市教育局、电教馆、各区县教育局牵头成立的三门峡市农村小规模学校“互联网+”发展联盟也正在积极筹建。《解放日报》对卢氏县开展的大型寒假直播课进行了报道,从当地一位校长的角度讲述了寒假网络课堂的意义,“一根网线和一颗热心”就能为乡村学校带来巨大的变化。

  除了卢氏县,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微校联盟与互加计划合作一年后,决定将区域性的合作课程借助沪江的平台推广至全国各地,惠及更多师生。

  2017年春季学期伊始,互加计划、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四川广元微校联盟共同发起“2017美丽乡村小学”,并在沪江旗下的实时互动教育平台CCtalk上举行了“网上开学典礼”。

  通过众多学校、机构、组织力量的联合,“2017美丽乡村小学”面向来自甘肃、江西、四川、河南等全国18个省市及中国台湾地区的251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开设音乐、美术、科学、24节气和晨读等网络艺术课程,并在每周定期开展乡村教师网络培训,致力于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走进偏远乡村。

  来自台湾花莲县的源城国民小学的教师唐一诚称其为“一个借由网络连接城乡教育,借此弥补差距同时开展大山之巅、大水之畔微型学校的教育新希望”,并积极参与其中。人民网对这次特殊的“开学典礼”进行了报道,聚焦“2017美丽乡村小学”的覆盖面和影响群体,重点提及了台湾、甘肃、江西等地学校的积极参与。中国小康网的报道中则将其誉为“用互联网教育点亮希望之光”。

  未来,互加计划将实施“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项目,链接百所优质学校、百位教学名师、百家优秀机构,让优秀名师、丰富资源走进农村小规模学校课堂,并对全国2万所学校的20万教师开展在线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思想、网络素养,最终全面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百万以上乡村学生。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