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借“一带一路”新机遇 创建中国的“达·芬奇密码”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800次 更新时间:2017-03-30 19:41:26

  谈到《达·芬奇密码》和《但丁密码》,所有喜欢推理悬疑题材的书迷、影迷对此一定不会陌生,古埃及圣贤、教皇制度中的阴谋、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以及诗歌,还有复杂的宗教文化交织渲染,为艺术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有不少年轻人由此燃起了解西方艺术历史文化的好奇心。那么中国呢?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达·芬奇密码”在哪里?我们能否拿出一部与之比肩,且影响辐射全球的作品?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纵深推进,在沿线国家日渐密切的经贸互动交流中,如何增强文化认同感,加强民族人文间的互联互通,提升文化建设“软实力”,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传统文化“出海”步伐缓慢

  毋庸置疑,想要调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商贸互通的积极性,不仅需要我国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互通同样不容忽视。来自文化间的融合与理解,能够夯实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合作的心理基础,也有助于实现各国民心间的“互联互通”。

  然而,就文化贸易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出海”步伐依然十分缓慢。

  “我们这里作为一个文化贸易基地,现阶段‘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占比大致呈现出六四分成的情况,存在一定逆差。”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环中告诉记者,“究其原因,高附加值文化产品的稀缺仍是关键。当前,如何对中国已有的传统文化瑰宝进行二次挖掘,并将之与时代元素、时尚元素、科技元素结合在一起,用国际化的语言来阐述并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我们应该看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理距离跨度较大,沿线各国的政治、文化、信仰、语言等诸多方面均存在差异,缺乏共同的文化认知,这也给“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当前尽快寻找到真正贴合实际的能够被沿线各国所认可、包容的文化交流切入点已迫在眉睫。

  上海东方汇文国际文化服务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任义彪直言,文化传播的延续效应不可估量。现阶段,如何更好地对已有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坚持古为今用,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应该是每一个文化人的心之所向。

  尴尬的“文化赤字”现象

  “在力促‘民心相通’的大背景下,推动文化输出首先需要寻找一些能够引起交流共鸣的载体,也就是文化符号。”任义彪指出,“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并用创新的语言进一步诠释、丰富其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打造最具特色的文化‘名片’,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无可否认的是,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依旧处于“原生态”状态,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并未充分转化成强大的现实生产力。文艺演出、电影电视、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面临着严重的“文化赤字”现象。

  “提到美国,或许你能够立刻想到好莱坞、可口可乐、星巴克、美国队长、苹果手机、肯德基、哈佛大学、NBA等等,但是中国呢?除了熊猫、长城、功夫、春节、孔子,还有呢?”白领陈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两者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我们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也发现,国际上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而我们也确实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和改造。”

  显然,一些文化强国善于利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音乐、电影等等)来进行文化渗透。而其效果也往往十分惊人,受众在“心向往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主动认同了其价值观念和道德信仰。简而言之,通过文化这一载体,这些国家实际上完成了自身制度“认可证”的输出。

  在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创作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既保持自身文化本色,又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合理成分的艺术作品,加强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减少误读甚至歪曲中国文化的现象,增进东西方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已刻不容缓。

  文化铺陈助科技落地

  “中华传统文化于国内外的发展现状的确令人尴尬,《阿凡达》、《变形金刚》、《超人》,孩子们对海外的英雄人物如数家珍,却不知类似影片中所传递的爱国情怀、普世价值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亦屡见不鲜,只是我们的‘包装’不够精良而已。无可否认,中国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失声’状态。”上海礼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汪柯如是称。

  值得庆幸的是,当前不少艺术从业者对于高附加值文化精品生产的重要性已有了清晰的认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北斗文化”正逐渐进入业内人士的视野。

  北斗文化,顾名思义,源于古老星象。西方文明以黄道坐标建立了天文体系,而中国古代则发展了独有的北斗建时系统,以北斗七星作为“观象授时”的主星。这也使得“北斗”标签在中华数千年文明的传承中经久不息。

  不论是古代呈“北斗七星”状排列的北宋古墓群、魁星点斗石碑、北斗历、郑和航海图、北斗七星岩画,还是现代中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种种贴着“北斗”标签的历史文物、典籍,乃至高精尖科技都向众人展现了“北斗”两字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北斗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一个重要的精神符号。更可贵的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诸多国家中,都能寻找到蕴含‘北斗’隐迹的历史文物。”汪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由衷地希望可以通过倡导‘同一片星空、同一个北斗’的理念,让‘一带一路’沿线民众找到最佳的文化共通点。借助‘北斗’这一载体,通过文物巡展、纪录片、电影、动漫、游戏等诸多方式,推出一系列具有‘北斗’元素的文创周边精品。”

  “向后看,北斗文化的顺利输出,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一带一路’的落地运用同样大有裨益。”上海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佩林教授称,“先进科技与文化乃是一脉相承的,文化传播若能打好‘前站’,则科技的落地必然将更加顺应民心,文化所起到的铺陈作用不容小觑。”

  努力传播文化“正能量”

  “目前来看,各国在文化的理解和互通方面,确实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但文化输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伴随国内外文化艺术的频繁对话,任何形式的壁垒与隔阂都将被打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马达飞说。

  事实上,能将所有人凝聚在一起的一定是文化的认同。从长久来看,文化产业提供的虽多是无形产品,却也是国际合作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阶段,开展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应是重中之重。”全国政协委员丁常云指出,“弘扬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化精神,关键在于找回中华文化之魂。以北斗文化为例,后续建议在顶层统筹指导下,协调文化传播领域、文化贸易领域、北斗卫星导航领域、考古学、历史学、天文学、哲学、宗教研究等专家,成立‘中国北斗文化研究院’,转化民间创新研究成果,出版北斗文化书籍,打下坚实理论基础,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智囊服务。”

  在专家学者看来,着力打造中国文化的“金色名片”亦是关键。

  低级趣味、崇洋媚外的文化产品,即使在文化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再大,经济效益再好,也是对社会环境的污染,对国家形象的损害。以粗制滥造、无聊戏说甚至肆意亵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代价来换取的市场成功,更是对文化资源的浪费,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破坏。

  汪柯称:“展望后续,如何在我国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中发掘、继承并弘扬其中的‘闪光点’,将之进行创造性、现代化地改造,应成为我们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着力点。”

  再者,打通文化贸易输出渠道,为传统文化“出海”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同样不容忽视。

  “我们争取于今年5月份,通过阿里的‘速卖通’平台,将自贸区的‘文创中国’产品与国际市场对接。”胡环中表示,“届时,国外的消费者可以直接在这个平台上买到中国的文创产品。借由线上通道,让中国的文创产品走向海外市场。”

  除此之外,任义彪还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正和美国的各大卖场(中高端)谈合作,设立中国传统文化产品(文创产品)的售卖专柜,借鉴美国好莱坞的产业运作模式,让我们的传统文化通过多种渠道更好地向海外展示、输出。”

  此外,促进中外文化间的“互译”,组织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制订中国文化发展和输出的规划,培养一大批学贯中西且拥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也将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事半功倍。(杨溢仁)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