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教育成为河北脱贫攻坚突破口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537次 更新时间:2017-05-21 21:35:36 |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国家教育经费不断向贫困地区倾斜,打响了教育脱贫攻坚战。 记者日前赴河北贫困山区采访,苍翠巍峨的太行山间,一座座崭新校舍承载着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希望,彰显国家“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坚强决心。 让山里孩子能在家门口有学上 上学住校不再翻山越岭,吃饭免费管饱还吃得好,除了学课本还有兴趣班——对15岁的时跃南来说,这样的初中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时跃南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赞皇二中的一名初二学生,家住30多里外的赞皇县许亭乡北水峪。“姐姐以前在山里读初中,上学翻山走很远的路,每天早晨五点起床,放学回家天都黑了。”时跃南对记者说。 地处太行山脉的赞皇县素有“七山二滩一分田”之说。山里孩子上学动辄走十几里山路,当地人形容“过了一道山又一道山,学校就在山那边”,披星戴月、跋山涉水的走读上学之苦导致当地学生辍学现象严重。 大山的出路是教育。2011年,赞皇县被纳入石家庄市“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试点,新建赞皇二中,把深山5个乡镇4所中学近3000名中学生集中起来寄宿读书,再把山里的初中学校改成寄宿制小学。 如今的赞皇二中校园环境优美,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餐厅、综合楼一应俱全,砖红色的外墙配上宽敞明亮的窗户,成为当地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所全封闭寄宿制中学。 各级财政的专项补助,有效解除了贫困山区娃上不起学的担忧。记者从赞皇县教育局了解到,除了免住宿费、学杂费外,从2012年开始家庭困难初中生每年有2400元补助生活费,还有450元交通补助,这些补助金基本能满足上学期间费用,不用从家里拿钱了。 赞皇的探索,是河北省推进教育扶贫的缩影。 目前,教育已成为河北脱贫攻坚的突破口。2014至2016年,该省累计投入154.6亿元用于薄弱学校改造,共支持119个县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山区教育扶贫投入3.93亿元,将37个贫困山区县纳入实施范围。 不让山里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17年4月,河北保定阜平县的龙泉关镇龙泉关学校与保定名校——保定师范附属学校签约,开启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贫困地区教育的新探索。 龙泉关学校是国家级贫困县阜平2013年起异地迁建改扩建的13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之一。这所各级财政投入5000万元建成的九年制农村学校环境优美,硬件设施丝毫不差于县城学校。 “硬件改善了,如何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满足孩子们发展需求是我们合作的重点。”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副校长高彦芹说,一方面引入艺术、体育、科技等课程提升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派驻专职校长带动学校整体理念转变,提升管理水平。 “不能让山里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阜平县副县长张风毅说,通过引入衡水中学、石家庄28中、保师附校等外部名校对接山区学校,有效推动教育均衡发展。13所寄宿学校投入使用后,离开山村到县城上学的压力也减轻了,也缓解了县城大班额的问题。 发展农村教育,教师是关键。2017年5月,河北省实现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在山区贫困县全部落地。 “基本工资加上乡镇补贴和农村生活补贴,现在每月收入能到4000多元。”在龙泉关镇当了20多年乡村教师的赵建珍说,待遇的提升让越来越多乡村教师留得住、留得下。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2017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其中,安排38亿元对各地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给予综合奖补。 目前,全国有665个连片特困地区县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占片区县总数的97%;惠及130万乡村教师,占片区县乡村教师总数的96%,绝大多数县补助标准超过年人均2400元,有的甚至高达6000元。 “小手拉大手”用教育拔除“穷根” 穆银虎是赞皇二中初二学生穆晓峰的父亲,自打孩子下山到县城读寄宿中学,他也告别务农跟着进城开始打工。 “新的初中条件好,孩子上学家里一分钱不用掏,还让我们有精力出来打工。”穆银虎告诉记者,进城搞建筑两年,一年收入从以前几千元增加到几万元,他还计划在城里买房,一边陪孩子一边继续打工。 赞皇县常务副县长宫国恩说,第二中学投入使用以来,通过“小手拉大手,学生带家长”,已累计带动1101户家长下山创业就业致富,188户家庭进城买房落户,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良好社会效益不断延伸。 在阜平县龙泉关镇,52岁的李瑞风自打女儿顾真进入龙泉关学校读初中后,去年开始在顾家台村一家私人开办的皮包厂打工,一年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和她一样,当地很多没了后顾之忧的农民跟随孩子走出大山,有的进入蘑菇大棚打工,一天能赚七八十元。 张风毅说,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可以使山区孩子接受良好教育,逐步引导山区人走出大山,到城镇安家置业,走上彻底脱贫致富的路子。与以往“输血”式的扶贫不同,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山区人民的生存生活方式,是一项精准有效的“造血”工程。 “用教育拔除‘穷根’。”河北省财政厅教科文处调研员宋华说,教育扶贫工程降低了山区群众的教育支出,直接促进了学生家长进城务工、创业致富。以教育为支点,彻底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从“经济扶贫”到“智力扶贫”的探索也为扶贫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