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你在哪里过节?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644次 更新时间:2017-05-31 18:48:09 |
这是一群有些特别的“蓓蕾”。 六一国际儿童节,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梦想、希望如花绽放。 让梦想照进现实 31日下午,9岁的何圆梦在校园内和小伙伴们联欢,迎接节日的到来。尽管爸爸妈妈工作忙,没法陪她过节,但志愿者哥哥姐姐的到来,还是让她感到兴奋,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建材小学,简单的舞台上拉着彩旗、挂着彩带,洋溢着节日气氛。与何圆梦一样,校内的140多名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一会儿围成圆圈跳舞,一会儿唱歌,表演了关于梦想、母爱、师生情的节目。 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平安里社区,留守儿童毛新蕾最开心的事是写在“微心愿”墙上的愿望实现了。她如愿收到了一盏护眼台灯。社区干部朱素玉告诉记者,她是社区“四点半”课堂的辅导老师。了解到小新蕾家中照明条件不好,特意准备了台灯作为礼物。然后悄悄透露给孩子,社区里有一面“微心愿墙”,写上心愿便能实现。 在吉州区,这样的微心愿墙遍布36个社区,用这种委婉的沟通方式来满足生活困难儿童在日常用品、学习用具等方面的需要。在爱心人士的主动认领下,两年多来已实现了6000多个微心愿,让梦想照进现实。 让信任带来勇气 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的血液内科病房内,患有血友病的童童收获了心仪的礼物——童话故事书和零食大礼包;他的病友欢欢也得到了零食大礼包,还有一台助听器。当天,由医护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给孩子们表演了《数鸭子》《歌声与微笑》等歌曲。 “在其他孩子欢度节日的时候,这些孩子却饱受病痛折磨。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希望能制造一些轻松、欢乐的氛围。”江西省人民医院党办主任乐熙文说,为生病的孩子过节是医院的传统,每年都会帮助住院孩子实现一些力所能及的心愿。 在贵州省乌蒙山区的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兴合村为民小学的校园内彩旗飘飘,孩子们用稚嫩的嗓音唱着歌。“我们慢慢地生长,从小的愿望到大的梦想……”学校二年级8岁的沙正跃和同学正在排练《大梦想家》。帮他们编排节目的是23岁的湖北省华中农业大学学生李昂。从去年8月起,李昂和3个同学来到这里支教快1年了。 “学校总共160多个学生,有近一半的留守儿童,大都缺乏父母关爱且家庭贫困。”李昂说,作为志愿者除了给孩子们上课,还负责对外联络公益爱心资源,帮助贫困的孩子。小到日常学习用品,大到篮板、高低杠,仅去年冬天就给学校师生募集了棉鞋、棉被等各种过冬物资达3万多元。 通过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志愿者与孩子们建立了充分信任。贵州团省委、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介绍,这个支教团每年从学校招募16名优秀大学生,已连续在贵州山区奉献了12年,他们的陪伴是山区孩子们最期待的“六一礼物”。 让日常充满关爱 在福建省晋江市育婴院院内,孩子们天真无邪地嬉闹着。彩色气球装点着房间内,6岁的孙涛专心致志地画画,画纸上是一座小屋子,屋旁有大树、小花,还有几个手牵手的人:一个梦想中温暖的家。在育婴院内有不少特殊的孩子和家庭。 一位模拟家庭的“妈妈”许女士说,她照顾的四个孩子都是在“打拐”行动中被解救的儿童。六一节的这天,他们像其他同学一样,报名了学校组织的活动。作为模拟家庭的家长,她尽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正常的家庭氛围。“我们早就把他们看作自己的亲骨肉,希望用爱温暖他们,不仅要陪伴他们过好六一节,更要给他们一个完整的童年。”她说。 儿童节前夕,在北京市西城区一个关注困难儿童的活动现场,来自民政、教委、公安等11个部门的代表共同发布了“合力监护,相伴成长”的专项行动方案,致力于长期帮助全市留守和困难儿童。 “最近一年来,北京对困难儿童的救助有了机制上的改变。”北京市民政局救助事务管理中心调研员靳林德说,不仅出台了《北京市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还开发了app客户端,及时掌握救助儿童动态。 “今年六一期间,我们没有组织特别的献爱心活动。”北京致力于救助困难儿童的民间机构和风社工事务所负责人张潇说,我们的理念是建立完善的日常救助机制,为困难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参与记者骆飞、袁慧晶、刘娟、陈旺)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