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扶贫 从“大水漫灌”到“滴灌”
作者: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1236次 更新时间:2015-01-08 13:45:40

      “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的新年贺词中,吹响了这一年扶贫的集结号。


  2015年的扶贫工作将有何特点?继续在精准扶贫上发力,改过去扶贫时的“大水漫灌”为“滴灌”,是最近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透出的重要信号。


  识别贵在“准” 贫困人口“上网”


  精准扶贫的作用有多大?2014年是精准扶贫的启动之年,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刘永富透露,这一年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减少1000万以上贫困人口的任务已顺利实现。找准靶子,效果立显。


  “精准扶贫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刘永富表示。


  要精准扶贫,先得“精准识别”。农户申请后村民审议,报乡镇进行平衡,审核后建档立卡并录入信息系统,全过程通过“两公示一公告”确保知情权与参与度……去年,这一“自下而上”的识别流程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10万个左右的工作队来到村镇为“贫困村”查体,开展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庄的登记识别工作。


  据悉,截至2014年11月30日,登记识别工作这个今年扶贫部门的“一号工程”,已经顺利完成,相关信息也已录入完毕,基本建立起全国“数据库”,画出了扶贫“一张图”。在这张图里,有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


  工作贵在“实” 致富办法到家


  从过去一年精准扶贫的实践来看,其效果非常显著。


  在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扶贫“看得见”。标有贫困户位置的“村情地图”成为扶贫必备品,扶贫信息系统中,各村的合适产业及已有特色产业也标注得清清楚楚。


  在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扶贫“摸得着”。资金不再“撒胡椒面”,而是用在刀刃上,2400米的灌渠和160座新建蔬菜大棚,解决了村民改善蔬菜生产条件的燃眉之急。


  在西藏拉萨市城关区,扶贫“留得住”。工作组在实地调研和市场分析后,帮助村民建立洗车场、出租房、扶贫超市,参与经营分红的村民一年后全部脱贫。


  实施贵在“恒” 十大工程瞄准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认为,如果按以往扶贫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做法,容易滋生“一刀切”现象,造成“投入偏离”。


  2015年的精准扶贫,主打“组合拳”。按照规划,今年我国将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工程、干部驻村工程、扶贫小额信贷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电商扶贫工程、旅游扶贫工程、光伏扶贫工程、构树扶贫工程、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工程、龙头企业带动工程十项工程。


  这些工程目的明确,指向的都是具体的问题。以职业教育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贫困村中,现有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家庭富余劳动力(两后生)398万人中,未参加职业教育的为352万人,占了绝对多数。


  “不能期待短期内就把贫困问题根治,要认识到有的问题可能短期即可解决,但有些则会需要数十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认为,有了好的政策方向,还需要有坚持下去的恒心。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