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调查称83.2%受访者表示遇到老人摔倒会去扶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656次 更新时间:2017-07-23 17:59:48

 

    前不久,最高法发文再谈“彭宇案”,称一审法院认定彭宇与老太太相撞并无不妥;时隔多年后,彭宇自己也承认当年确实和老太太发生过冲撞。但是10年来,“彭宇案”成了“不扶者”的“挡箭牌”,路人对遇险者坐视不管、老人撒泼讹人的新闻不断在各地上演,“扶不扶”成为困扰人们的难题。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4%的受访者平时会关注“扶老人”一类的新闻,55.1%的受访者认为一些新闻给人们留下了关于老年人的负面的刻板印象,63.4%的受访者期待司法审判更加公开透明,争取当下、早到的正义。

  受访者中,00后占1.2%,90后占23.2%,80后占52.1%,70后占17.1%,60后占5.3%,50后占1.0%。

  83.2%受访者表示遇到老人摔倒会去扶

  杭州某出版公司员工刘方(化名)平时很关注“扶老人”一类的新闻,“虽然实际生活中自己没遇到过,但这类报道很常见”。

  “这个话题被炒得太多了。”成都某高校大三女生许霞(化名)表示,现在反而更关注比较正面的新闻。“比如,老人给为自己让座的年轻人拍照,最后制成了相册表示感谢”。

  调查显示,77.4%的受访者平时会关注“扶老人”一类的新闻,其中21.6%的受访者非常关注。

  66岁的刘保国(化名)表示,自己也会关注这类新闻,“但身边这类‘不讲理’老人少之又少”。如果是老人不对,应该指责;如果真的是年轻人撞到老人,那必须负责,不能推卸责任。

  如果遇到老人摔倒,刘方直言不敢去扶。“害怕万一被老人或其子女讹诈。而且有些病症也确实不能瞎扶,可能好心办了坏事儿,我会直接拨打120”。

  24岁的山东某高校毕业生王明亮表示,若自己碰上这种情况,一定会去扶,“会观察周围的情况和老人的状态。确实需要帮助的话,不帮助良心上过不去”。

  对于“路上遇到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问题,83.2%的受访者表示会去扶,其中18.6%的受访者肯定会扶,没有任何犹豫,37.5%的受访者称会扶,同时会找相关证人或拍照作证,保障自我权益,27.1%的受访者表示紧急就扶,不紧急就不扶。仅14.4%的受访者直言不扶,但会采取其他措施(如拨打120),2.3%的受访者则称完全不会管。

  55.1%受访者认为一些新闻给人们留下了刻板印象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杨立雄认为,“老人摔倒不敢扶”确实是全民都在讨论的问题,“在媒体的影响、互联网的扩散下,年轻人害怕‘碰瓷’的,或者害怕碰上其他各种各样的纠纷,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

  刘方认为,出现这类现象与人们之间的信任缺失有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成为主流,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袖手旁观的人越来越多”。

  “每个年代都有品德有问题、素质较低的一部分人,只不过在互联网环境下,这样的事件被放大很多倍,也更容易进入人们的视野,被广泛地讨论。”许霞说,“舆论将老人群体污名化,留下了负面的‘刻板印象’,一些人谈到老人就想起这种坏形象”。

  杨立雄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老年人的保障体系不完善。“一些老人摔倒以后,医疗费用花费大,对老年人自己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人们为什么会顾虑“扶还是不扶”?调查显示,61.4%的受访者直言是现代社会道德滑坡的表现;55.1%的受访者认为一些新闻给人们留下了关于老年人的负面刻板印象;47.4%的受访者认为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影响;27.1%的受访者认为是社会舆论的影响。

  63.4%受访者期待司法审判更加公开透明,争取当下、早到的正义

  “彭宇案”虽然已经过去10年,影响却仍然存在,甚至不断扩大。人们已不再关注具体案件中的谁对谁错,而将“老人被扶反讹人”的印象印入脑海。

  要改善这一状况,63.4%的受访者期待司法审判更加公开透明,争取当下、早到的正义;52.1%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加强社会道德建设,重塑助人为乐的风尚;50.2%的受访者认为应严厉打击“碰瓷”、“讹诈”等行为;44.6%的受访者建议多拍摄公益广告,宣传文明出行;38.0%的受访者认为媒体应注意宣传引导。

  “最重要的是监控的普及和利用,以及车载监控的普及。”刘方说,现在很多事件难辨真假,就是没有确凿的证据,口说无凭。“其次,是执法必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赔多少、罚多少,都要平等”。

  杨立雄认为,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但是福利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应该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为主,同时让商业保险起到补充作用。现在两个方面都做得不够好,“尤其是商业保险,是缺席的”。

  他表示,扶人者留证据保护自己是表面上的解决方法。要深层次解决问题,重点还是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了这些,车碰车、车碰人、人碰车发生的各种纠纷,该怎么解决怎么解决,不需要先运用法律手段,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社会保障更能促进我们的道德、社会信任的建立”。他认为,这样的制度,才能够让老人不必担忧自己的医药费,年轻人不必害怕可能被“讹”而不敢扶。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