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铭记历史 多地举行活动纪念抗战胜利72周年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630次 更新时间:2017-09-03 20:14:23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连日来,在全国多地人们自发来到博物馆、反法西斯胜利纪念遗址地等,追忆凭吊先人,铭记那段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重温历史,就是要警钟长鸣。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今天当我们铭记历史的时候,更要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面对未来。

  人们扶老携幼进入博物馆凭吊先人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众志成城御外侮——大后方民众抗日救亡掠影展》开展,展览包括26件珍贵文物和230张历史照片,很多照片系首次亮相,再现了大后方各界民众及部分海外华人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活动场景。

  在位于当年“柳条湖事件”发生地附近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从清晨起参观者就络绎不绝。博物馆前的残历碑广场上,一口铸有“勿忘国耻”的警世钟静静悬吊在那里;在弹痕累累的残历碑前,人们驻足留影,每个人脸上都挂着一份凝重和庄严。

  在博物馆内,人们扶老携幼进入馆内参观,不时还向讲解员询问细节。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告诉记者,自己每年都要来馆里好几次,就是为了凭吊先人,铭记历史。

  3日上午,位于山西长治武乡县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照例又迎来了大批参观者,相比平时,今天的参观者明显增多。纪念馆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的“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告诉前来参观的人们: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我们的胜利日。

  珍贵文物“飞行记录簿”入藏抗战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展览序厅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72周年抗战文物及音乐作品捐赠仪式”。

  自开展以来,陆续收到全国各地的收藏爱好者、抗战老兵及后代的捐赠意向几十个,征集文物百余件。其中1939年抗大第2分校颁发给第1期第3大队第13队学员张魁(奎)布质毕业证书,为抗战馆入藏的首个布质证书。

  值得一提的另一件珍贵文物是中国空军第8航空大队航空队员祁心诚的飞行记录簿,记录了祁心诚93次的飞行情况。其中仅1943年11月12日至27日,就参加战斗12次。飞行簿中还明确记录了1944年2月飞行员两次驾驶B-25轰炸机轰炸敌仓库和工厂的情况。一条条飞行记录真实再现了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飞行员搏击蓝天,英勇抗战,在广阔长空捍卫国家与民族的尊严的历史史实。此中国空军飞行记录簿较为少见,为抗战馆首次入藏,填补了此类藏品的空白。

  音乐人敏群还将自己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创作制作的乐曲《二战胜利进行曲》和为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创作的乐曲《致敬英雄曲》捐赠给抗战馆。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可以进入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们心灵,唤起共鸣。我希望能够通过音乐的创作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和英勇气概。通过音乐的形式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坚定信念,继续前行。”敏群说。

  抗联英雄王子阳墓认证祭奠活动在黑龙江举行

  抗联英雄王子阳墓认证祭奠活动2日在东北抗联第三军第六师密营遗址举行。

  王子阳是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前身石井部队设立在五常背荫河实验场中逃出的幸存者,是侵华日军进行人体实验的见证者。

  王子阳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是1934年9月从七三一部队前身石井部队设立在五常背荫河实验场中逃出去的幸存者之一,是最早揭露侵华日军活体实验暴行的人之一。逃出后,王子阳加入东北抗日联军和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抗联第三军第六师的代师长,1937年3月在黑龙江省木兰县的拐把桥战斗中牺牲。

  据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研究人员证实,1934年背荫河实验场曾经发生“越狱”事件,包括王子阳在内共16人逃离背荫河实验场,这次事件致使侵华日军进行人体实验的秘密暴露。为了加强保密性、隐蔽性,同时扩大细菌实验基地的规模,1936年,石井部队开始在哈尔滨以南20公里的平房区建立细菌武器研制基地和细菌战大本营,也就是后来的七三一部队本部,此后再也没有幸存者能活着走出这座“东方奥斯维辛”。

  南开大学近百名预备役队员参加升国旗仪式

  3日清晨,南开大学国旗护卫队在津南校区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新一期近百名预备役队员也参加了仪式。

  迎着朝阳,国旗护卫队升旗方队齐整戎装、口号嘹亮、步伐铿锵,迈向国旗台。全场一片肃穆。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前奏响起,扬旗手振臂一挥,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2016级本科生吴国豪说:“和平时代出生的我们,觉得和平的生活就像空气和阳光,平淡无奇。可纵观历史与他国现状,一旦失去和平则一切发展都将无从谈起。无数老兵用鲜血换来中华盛世,带给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中华民族的崛起需要青年人,青年奋起,民族才会有希望。我们南开人定能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南开精神,努力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记者赵洪南、孙琪、陈国洲、王建、魏飚)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