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绣娘梁忠美:化茧成蝶,刺绣是我飞翔的翅膀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679次 更新时间:2017-11-14 19:13:33 |
梁忠美在工作中。
清晨,山边染出些红晕,偶尔传来两声清脆的鸟鸣。“梆梆梆”,随着一阵阵敲打声打破了大山里寨子的宁静。寨子在贵州黔西南,那里杉木葱茏、山峦叠嶂,却也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布依族妇女梁忠美就在那里出生。几年前,她只是寨子里一个普通外出打工的妇女,如今,她凭着精湛的刺绣手艺,将布依族文化带出了大山,带向了世界。
“他们说你一只手能做什么?”
7岁那年,乖巧懂事的梁忠美在帮助家里榨糖时,不幸失去了左臂。闭塞的小村寨,村民们多以种地、打工为生,失去左臂意味着失去养活自己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同龄的伙伴们为了生计先后外出打工挣钱,而梁忠美因为身体原因,只能留在家里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当时在家里也干不了重活,母亲喜欢刺绣,我就一直跟她学绣鞋子、鞋垫,学了十多年。”和刺绣的缘分从母亲那里理所当然地传承下来,却没成想这一绣就是几十年。
梁忠美在工作中。
1990年,梁忠美与同村的布依族小伙王天前喜结连理。婚后,夫妻俩一并外出打工。丈夫王天前应聘到了一家餐馆当厨师学徒,而梁忠美在应聘一家刺绣厂时却被一口回绝。
“她刚去的时候,好多老板都不敢要她,他们说你一只手能做什么?”王天前回忆道,“后来我爱人就说你先拿货给我做,如果行你就收我,不行你就不收我。”
与母亲学习刺绣的十几年时间里,梁忠美积累了深厚的刺绣功底。当她给老板绣出了货样后,老板一拍桌子:“你来吧!”
“我就想绣出美的东西,把我们布依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打工的几年里,梁忠美从没放下手里的绣针。2010年9月,梁忠美参加了贵州省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荣获刺绣项目一等奖,同时还获得“贵州省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2011年4月,她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凭借一只活灵活现、翩翩起舞的蝴蝶,荣获第三名。
梁忠美的刺绣作品。
许多人都是因为梁忠美绣的蝴蝶认识了她,当被问到为何能把蝴蝶绣得这样栩栩如生时,梁忠美讲述了她和蝴蝶的那次“偶遇”:一次梁忠美在家做刺绣,一只硕大的蝴蝶飞进檐下,居然飞停在她的面前。在布依族的传说里,蝴蝶是神物,是自然的精灵。梁忠美认为这是神灵的恩赐,于是她飞针走线,灵思泉涌,将这只蝴蝶栩栩如生地定格在绣品上。
获奖后,梁忠美回到家乡,在县残联和家人的鼓励下,在老城社区租了个门面,购买了刺绣原料,正式挂牌经营“梁忠美布依手工刺绣坊”。
刺绣坊里,珍藏着梁忠美家族传承的一件珍贵绣品:外婆、妈妈和梁忠美三代人分别绣制和使用过的婴儿背带。历经岁月,背带已经显得有些陈旧,但刺绣图案依然精致。看着这些,梁忠美目光坚定:“我就想绣出美的东西,把我们布依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她一只手都能做,我们很佩服她,都来向她学习”
刺绣并无固定章法可循,需要创作者加入自己的“小心思”。为了创新刺绣手法和图案,寨子里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都成了梁忠美细心观察的对象。
现在,梁忠美已经是当地唯一获得认证的黔西南布依刺绣的非遗传承人。她接订单、做培训,还承揽外贸出口的加工业务,把自己绣出的布依服装、墙画、领带等工艺品远销到了美国、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刺绣坊也从最开始的两三个人发展到现如今的七八个人,让左领右舍的绣娘都来到她的秀坊。
梁忠美在工作中。
“梁忠美一只手都能做,我们很佩服她,都来向她学习。她经常给我们讲,老的、小的都可以来学。像我这50多岁的年纪,出去打工也没人要,在这里搞刺绣,一天还有几十块钱的收入。”刺绣坊刚成立,附近白层镇纳笑村的罗远英就过来学习,现在已经成了店里的老师傅,教授新来的学徒。
层迭的梯田边,七八位绣娘围坐在一起边唱边绣。曾经只能在家带孩子、做家务的她们,如今每个月依靠自己的手艺,都有了1500元左右的收入,能靠自己的手艺吃饭,是这些布依族绣娘们多少年来不敢想的。
虽然失去了一只手臂,但梁忠美为自己和寨子里的绣娘们“绣”出了一双可以展翅飞舞的翅膀,载着她们在蓝天白云下,犹如大自然的精灵一般自由自在的飞翔。(姜程)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