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中国500强中,消失的企业家都触礁"黑三角"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612次 更新时间:2017-12-07 20:07:07
游向哪个三角区周边,保持在哪个三角区能量场里,决定了企业的命运,也决定了企业家的结局。

游向哪个三角区,决定了企业的命运,也决定了企业家的结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中国古人善于用美丽的场景描写,来唤起人们对历史兴衰、人生沉浮的感悟。上千年过去了,时代、环境、科技、组织都翻天覆地,但是回首中国500强企业自2002年以来15年的历史,仍旧落入了兴衰和成败的历史规律中。

  先后共有1579家中国企业曾经在中国500强榜上有名,但其中已有2/3以上的企业没能持续出现在这个标志企业地位的阵营中。与此相伴的,是那些率领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或者做到事业长青,成为“恒星”式领导;或者青出于蓝,成为“新星”式领导;或者曾经辉煌,成为被渐渐遗忘的“流星”式领导。

  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些名字,联想控股的柳传志、华为的任正非、中兴通讯的侯为贵、美的集团何享健、双汇集团万隆、海尔集团张瑞敏、雅戈尔集团李如成,以及刚刚不幸离世的万向集团鲁冠球,他们所领导的企业,三十年如一日,从零做起,一直发展到今天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事业持续长青。他们就像辽阔天际的“恒星”一样,照亮后来中国企业家的成长道路。那么,他们持续散发的企业家光芒背后有何共同的原因?

  也有一些企业领导人曾经在一个特定阶段让企业成为中国的明星级公司,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光环只短暂一时。有意思的是,在这些企业家的失败故事中,反复上演最多的是两类剧情:

  一类是由于企业家错误的扩张决策而使企业“高台跳水”;另一类是由于涉及经济犯罪而使企业家意外入狱。这两种失败都与企业家的决策和自我管理相关,而与外部环境和竞争没有太多关系,这样的剧情,近两年依然在一些明星企业领导人身上重复上演。

  中国大企业大部分是被自己而不是被竞争对手打败,中国的大企业家大部分是死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仇人”手里,这种中国大企业成长的特有现象,更值得我们对中国大企业领导人失败的共同原因进行探究。

 

企业家持续成功的“金三角”

 

  在中国,做一个能够成就一生的大企业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就我们对10年来中国大企业中最资深企业家的特点分析,他们的持续成功有三个共同点,这三点连接起来,能够形成一个企业家持续成功的“金三角”。

  1.洞察

  学历高低不是衡量企业家合格标准的尺子,但洞察力高低却能明显区分企业家的事业大小和企业的寿命

  没有对生意机会、赚钱途径的敏锐感觉,企业就不可能活下来,更不可能长大,企业家永远都是小老板;没有对市场需求、客户体验的分析能力,企业就难以把握产业机会,难以进入高速成长阶段;没有对环境变化、产业变迁的深刻理解,企业就不能度过发展的瓶颈,预知衰退的到来。所以说,管理者要靠执行力,而企业家要先靠洞察力

  联想控股柳传志的洞察力推动了联想采用“贸工技”结合的模式在PC机制造方面成长起来,又推动了联想通过收购IBM的PC部门成为全球领先的PC厂商,还推动联想通过产业投资的形式使自己在业务组合和盈利模式方面形成良性的匹配。同时,成立联想控股作为新的产业投资和培育主体,给这家IT公司寻找到产业周期接替的持续动力。

  雅戈尔集团李如成的洞察力推动了这家原先的手工作坊,在中国率先成为全球衬衣制造的标杆企业,又率先在中国服装行业内推动营销体系建设,形成数千家品牌销售终端网络,并且在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的初期就看到了这个产业的历史机会,发展成雅戈尔的第二大业务。他的洞察力还帮助雅戈尔较早进入金融投资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有些评论曾批评雅戈尔“不务正业”,我们的研究却表明这种业务组合的雅戈尔不仅资本回报更高、资本实力更强,而且对于服装品牌业务还能形成一个更大的直接支持。雅戈尔的业务模式是中国特有的模式,李如成在过去的30年中把这家大企业带领到这样的位置上,与他的敏锐洞察力直接相关

  2.忍耐

  成功不是魔术变出来的,是在不断努力中“等出来”的;终生成就不是竞争出来的,是在不断挫折中“熬出来”的。

  企业家从来都不会生活在真空里,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不满和抱怨、有争斗和隔阂、有失败和低落、有机会和诱惑。对企业家的考验和测试实际上每天都在发生。谁能将企业带领到更高、更远的位置上,很大程度上要看企业家在每天面对的决策考验中,是不是能忍得住,保持头脑清醒

  任正非制定的 《华为公司基本法》 中有一条,叫“我们中短期的经营方向集中在通信产品的技术和质量上,重点突破、系统领先,摆脱在低层次市场上角逐的被动局面,同时发展相关信息产品。公司优先选择资源共享的项目,产品或事业领域多元化紧紧围绕资源共享展开,不进行其他有诱惑力的项目,避免分散有限的力量及资金。”十几年来,华为始终没有背离 《华为公司基本法》 中所做的关于公司发展的承诺,这依靠的是任正非出众的“忍耐力”。

  万向集团鲁冠球有句总结,“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诱惑,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就有可能犯错误。境界和思想可以超越,精神可以升华,但力量不可超越,这个一定要想清楚。现在许多论坛都可以去听,听一定有好处,但做的时候要衡量自己的能力。”这句话也体现出万向集团能够持续发展的自我约束和忍耐力。

  3.反省

  成功靠机会加执着,但是持续成功要靠不断反省和调整。

  在中国经济成长的历史性机遇大潮中,找到机会不难,再经过努力取得一时的成长和成功也有很多企业和企业家实现了,但是要想长期都使自己的企业持续成功,成为“百年基业”,就不是机会和执着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要靠企业家的反省,并引导企业在新的轨道上获得突破瓶颈和抵抗衰退的动力。

  企业家是企业防范成长风险的最关键因素。我们认为企业死亡的两大陷阱是“战略冒进陷阱”和“战略保守陷阱”,中国的很多曾经一时成功的大企业都倒在这两个陷阱中。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主要原因是企业家的反省不足

  我们认为,反省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有“自知之明”,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客观而不是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能够控制不断扩大的欲望;其次是有“危机意识”,通过对企业成长过程的观察,能够发现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防范企业由小而大的危机,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始终保持一个活跃的组织能力。

  有自知之明的企业家,可以让企业跳过“冒进陷阱”;有危机意识的企业家,可以让企业跳过“保守陷阱”

  中国500强企业“恒星型”企业家都表现出很强的反省精神。柳传志领导的联想集团,在十年前曾经制定过一个以向服务业转型的三年发展规划,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联想深刻反思战略制定当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战略调整,才使十年后的联想继续快速成长。

  任正非是中国大企业家中最低调但又最有危机意识的企业家。他的知名文章 《华为的冬天》,在华为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员工和管理层有自满苗头时,给华为注入了一针清醒剂。华为就是在这样的反省精神(华为叫做“自我批判精神”)指引下成长为全球领先企业的。

  洞察、忍耐、反省,是三种持续的、内在的力量,推动中国500强大企业家的事业长青,也帮助企业家不断克服障碍,跳出风险,带领公司三十年如一日向成长的目标迈进。这三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国大企业家持续成功的“金三角”,在这个力量相互结合的区域内,企业家就能够保持健康、持续的成长潜力。

 

企业家失败的“黑三角”

 

  如果说实现持续成功、终生成就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家都能达到的人生高度,那么确保自己在管理企业时不失败就是每个企业家必须达到的标准。但是,有如此多的企业辉煌一时就崩盘、消亡,如此多的知名企业领导人一闪即逝,如何防范这样的悲剧故事不断重演?

  我们希望通过中国500强企业十五年消失企业家的分析,找到几点企业家失败的共同规律。通过研究发现,有三个因素是导致中国企业家失败的关键,把这三点连接起来,构成了另一个三角型,我们称为中国企业家失败“黑三角”。

  1. 投机

  我们从很多“夭折”的企业家身上看到了浓重的“机会主义”特征,他们成为知名企业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把握住了时代机会,推动他们迅速成功。同时,这种“投机”形成的习惯也在不自主地影响他们长期的决策。在投机的决策失去底线时,这种模式就很有可能成为违法、违规的开始。

  中国大企业中,由于投机不慎而失败的企业家不在少数。国美电器黄光裕从一个广东小商人,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老板,但是对关系经营的机会索取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与此类似,创维集团黄宏生、物美集团张文中,都是因决策中的投机成分而“夭折”。所以,我们说企业家“要有所作为,但不能胡作非为。”

  2.纵欲

  我们的观察说明,人的欲望有很多表现,最容易让企业家难以自保的有几种:

  野心上升。我们必须有理想,可以有梦想,但不能有妄想。企业家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欲望过大、胃口过好,就容易犯冒进的决策错误。

  心态失衡。在很多失败的国有企业掌门人的故事里,我们发现利用职权换取经济利益的犯罪很多。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领导人辛苦一生将企业发展起来,他们感到自己多年的奋斗成果和本人关系不大,所以心态失衡,想出各种违法违规的办法为自己谋利,结果一生英名,就因这些失衡心态而断送。

  诱惑。民营企业家往往是由于行贿出事,国有大企业家往往是由于受贿出事。由于权钱交易而失败的大企业家十二年来也有不少。

  所以,我们说做现代大公司的领导,“要解放思想,但不能胡思乱想”。

  3.自大

  “夜郎自大”谈论的是一个笑话,但一些中国大企业家的失败与自不量力、骄傲自大直接相关。自大带来的是决策冒进,自大产生的是熟视无睹。如果一个企业家在一时的成功光环下无法自拔,听不进建议,做不出变革,不能够反省,不仅难以延续成功,还可能快速早衰。

  曾经的商业零售企业天津家世界商业集团,他的领导人杜厦先生说过:“我这一生最大的荣幸,是可以跟世界500强第一的企业,做一辈子竞争。”家世界由一个小企业成为中国500强中有特点的一个零售企业,用了5年时间。但是由于过于自信的快速扩张,导致资金链紧张,现金无法平衡,最终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卖光了所有资产和业务,一个大企业家就这样快速出局。

  投机、纵欲、自大,三个心理状态共同构成了一个中国大企业家失败的“黑色三角区”。在这个三角区的周边,都是值得企业家们警醒的暗礁和雷区,因为贴近这个三角区的任何一边,都有可能使企业触礁,让企业家触雷。所以,这个黑三角区域就是一个警示牌,保护企业家远离风险,顺利掌舵航行。

  达尔文的 《进化论》 中,曾经有一段名言:“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物种生存,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物种生存,而是那些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生存。”

  对于我们的大企业和企业家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呢?洞察、忍耐、自省构成的“金三角”区域,正是帮助企业家适应环境变化的思想区,而投机、纵欲、自大构成的“黑三角”区域,正是埋葬企业家适应环境能力的疯狂区。游向哪个三角区周边,保持在哪个三角区能量场里,决定了企业的命运,也决定了企业家的结局。

  中国500强大企业过去15年的兴衰故事再次告诉我们一条真理,那就是不失败就是成功!如何从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到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再到一个成就终生的企业家?这对我们都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在未来中国企业持续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过程中,企业家们给出怎样的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