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跨越千里 真情助学 ——江苏常州武进区星火爱心助学协会赴陕西商洛10年助学纪实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841次 更新时间:2018-01-28 18:12:37

  

     1月15日,地处陕西南部秦岭南麓的丹凤县白雪皑皑,寒风刺骨,而在该县竹林关镇中心小学操场上却暖意浓浓。来自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火爱心助学协会周明达会长,会员代表房荣兴、季玲、姜艳等一行4人,向92名贫困学生发放资助金。

    这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火爱心助学协会第10次走进陕西商洛市,向这里的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活动。本次共捐资63万多元,资助了商洛市的丹凤县和商州区贫困中小学生1052名,每名学生资助600元。从2009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火爱心助学协会累计捐资330余万元,在商洛共资助4882名贫困中小学生。其中周明达全家捐资达30万元,资助学生382名。

    在这次资助金发放仪式上,丹凤县副县长曹安良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江苏周明达会长及他的爱心助学团队“跨越千里 ,真情助学”表示敬意!感谢他们把春天般的温暖带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说,“丹凤是深度贫困县,多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火爱心助学协会,已累计捐资140余万元,资助2291多名丹凤贫困学生,他们给这里的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舞,极大地激发了这里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和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热情。希望孩子们努力学习,将来将这份爱心继续传递。”

    据了解,周明达会长今年71岁,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曾任江苏南华电子元件厂副厂长。经时任商洛地委书记在江苏常州市挂职的陈再生牵线搭桥,从2009年起赴陕西商洛贫困山区开展助学活动的。

    2009年12月,周明达先生携带家人、朋友赴商州区麻池河小学中学两所学校资助80名贫困学生。同时经实地考察,看到商洛山区的贫困面较大,有不少群众家庭生活拮据,学生上学困难等状况后,决心成立爱心团队,唤起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助学行列中来。

    2010年,周明达先生在当地申请成立了“常州市武进区星火爱心助学协会”,目前会员已发展到800多人,还有来自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深圳、美国洛杉矶、加拿大温哥华等爱心人士加入他们的队伍当中。随着爱心力量的增加,从开始资助两个学校的贫困生,到目前资助45所学校,资助人数由起初的80人,上升到2017年资助1052人,资助金额也由起初的4.8万元,增加到2017年63.12万元。

    在资助贫困学生的同时,周明达还发动儿子捐资6万元给商州区麻池中小学修建电教室,配电教设备;捐资3万元给商州区蒲峪学校修建通校路;捐资8万元用于丹凤两所学校购置学生食堂设备餐具;捐资1万元帮助1名教师治病。

    据介绍,周明达会长及他的团队不仅在商洛开展助学,还在陕南的汉中、略阳,江苏的金坛、武进,新疆的伊利尼勒克等地资助了1200多名贫困学生。他们的爱心义举在陕西、江苏、新疆等地广为传颂。周明达会长被多所学校聘为荣誉校长、先后荣获商洛市人民政府授予“商洛市荣誉市民”称号、陕西省慈善协会“传送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称号。江苏武进“十佳道德模范”“十佳优秀志愿者”“武进好人”“江苏省五好文明家庭”等称号。同时,江苏省武进区星火爱心助学协会被商洛市慈善协会授予“有突出贡献的慈善机构”“优秀志愿者团队”,被武进区评为“4A”级团队“优秀社会组织”。

    商洛市慈善协会会长王有德说:“周明达会长和他的团队,远隔千里10年赴商助学,是苏陕结对帮扶的硕果,他们奉献的是真情是大爱。武进和商洛,一个是全国百强县之首,一个是集中连片的国家贫困市,贫富结合,真心帮扶,充分展现出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扶贫攻坚的决心。他也希望受助的学生们,努力学习,励志成才,通过扶老人过一次马路、让一次座位、主动捡拾一片垃圾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这份爱心永久传递。”

    虽然天气寒冷,但这些爱心之举温暖了在场的所有人的心。这次活动,恰逢江苏电视台“温暖多一度”助学助困公益行动也走进丹凤,周明达也积极参与其中。他在接受江苏电视台记者姜超楠、李杨采访时表示,“看到商洛山区不少孩子们上学困难,希望帮助孩子们读好书将来建设家乡走上小康路。现在,江苏比较富裕,未来会将更多的爱心人士组织起来,把爱心传递到陕南贫困山区去。欣慰的是我们在陕资助的学生当中,有不少已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次我很高兴参加到江苏电视台‘温暖多一度’助学助困公益行动中来,希望正能量传递更多的人。这项助学活动,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受助贫困学生宋珂杰,也在接受江苏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了决心,他说:“在冰天雪地的寒日,感谢江苏恩人千里送暖。我们怀揣着这颗爱心,带着这份期盼,不忘初心,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乡,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王杰)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