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历史性的战略抉择。
2014年2月26日,北京。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中国发展大棋局,再落关键一子——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四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推进,奋力开拓。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正迸发出蓬勃活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四年:百姓享更多获得感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706次 更新时间:2018-02-25 18:25:13 |
这是历史性的战略抉择。 2014年2月26日,北京。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中国发展大棋局,再落关键一子——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四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推进,奋力开拓。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正迸发出蓬勃活力。 协同发展大格局基本形成2018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要保持历史耐心,稳扎稳打,一茬接着一茬干,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会议指出。 时间回到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一经落地,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 一子落,全局活。落子雄安背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构想,更是区域视角下的中国发展大棋局。 问题导向,战略指引。 人口增长过快、交通拥堵、房价高涨,作为大国之都,北京的“大城市病”怎么治?京津冀三地差距过大、发展不协调的难题如何破?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如何解?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如何打造? “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2015年2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大规划、大布局。四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加强顶层设计,规划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2015年6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一幅宏大蓝图徐徐展开。 随后,全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的京津冀“十三五”规划印发实施,京津冀土地、城乡、水利、卫生等12个专项规划全部印发,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张承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指导意见等相继出台…… “目标一致、层次明确、互相衔接的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大调整、大提升。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部署,北京“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基本确立—— 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北京“两翼”之势,为区域发展开拓新空间。 截至目前,备受瞩目的雄安新区规划框架已基本成熟,同步开展交通、能源、产业、文物等20多个专项规划编制和30多个专题研究;政策框架制定同步开展,选取财税、金融、科技、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研究;具有鲜明“大部制”特点的新区管理机构高效运转;新区经北京新机场至北京城区的城际铁路、白洋淀治理和重点地块植树造林等一批重大项目先行启动…… 大协同、大发展。京津冀“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模式逐步打破,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格局逐步显现——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北京市“瘦身提质”,“高精尖”经济结构逐步构建,天津市“强身聚核”,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河北省“健身增效”,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生态环境保持向好态势,2017年京津冀区域内13个主要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近10%; 资源要素配置范围扩大,2014年至2017年,三省市互派400多名干部挂职工作,河北省引进京津资金约1.4万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超6100家; 人口规模调控初见成效,2014年起北京市常住人口连续保持增量、增速“双下降”,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7万人,是200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