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微信“公益寻人”帮走失者回家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862次 更新时间:2018-03-12 19:46:31 |
如今微信朋友圈的寻人启事常常在手机上被人们指尖划过,不少又被接力转发、跟帖评论。随着网络的普及,寻人启示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寻人寻亲变得快捷、高效。网络化的寻人寻亲逐步突破了地域限制、提高了到达率,效果更优。 帮走失者回家从两条腿跑变网上跑 72小时是寻回走失者的黄金时间,互联网时代基于网络大大提升了寻人效果、扩大寻人渠道、降低了寻找走失亲人的成本。今年2月,2018中国互联网寻人大数据发布会公布数据显示,互联网科技手段已经在两年多时间里帮助3573名走失者回家。国内某网络平台基于2.5万个走失者样本统计的数据显示,有39.49%的走失者因精神障碍走失,其次是因为智力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走失。该平台负责人表示,72小时是走失之后寻回的黄金时间,在所有回家的走失者里,68.2%的人在走失3天内被找到。互联网快速、高效的扁平化传播方式具有最大的优势。
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曹金生帮求助者寻人成功 数据是静止的,公益寻人信息在网络渠道上发布、传播是动态的、暖心的。“寻人就找曹警官!”这是受助群众送给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民警曹金生的真挚赞语。2013年,通过网络寻人,曹金生帮助河南“失忆女孩”找到分别5年的家人。暖心的团聚场面和网络寻人的指尖魅力让曹金生坚持网络公益寻人5年多,600余名走失者或被拐者与家人团聚。曹金生说:“网络寻人的扩散力度超乎想象,网络媒介借助公安机关资源优势,帮助走失者找到家人,效果很好。” 网络让公益寻人信息在指尖流动,爱心在你我他身边涌动。如今,人手一部手机,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网络科技及媒体平台成为公益寻人信息流动的主要渠道。网络的普及让寻人寻亲渠道和方式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过去寻走失者靠的是人工张贴寻人启事和报纸、电视、广播付费公告。2016年12月,从安徽来西安打工的朱师傅儿子因智力发育迟缓,不慎走失,在多家报纸上刊登了寻人启事未果,三个月后曹金生在多个网络平台上发布了寻人消息不到3天时间,朱师傅儿子被成功找到。“宝贝回家”寻人平台陕西负责人周丽晨说:“2015年以前,平台志愿者少、网上信息也少,寻人寻亲信息排查、筛选、核实只能磨破嘴、跑断腿。现在除了偏远地区靠人工走访,其他均靠网络联络、工作。” 公益寻人“网速”快 信息核实最关键 公羊会陕西总会的“99智寻”寻人平台2017年底由西安市公安局与公羊会在西安市联合发布,截至目前已接到寻人任务60次,成功找回32次。记者3月8日在该平台看到,西安市鄠邑区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走失,西安地区17位志愿者根据发布的网络信息全城寻人,20小时47分钟成功寻回老人。公羊会陕西总会常务秘书长鲁馨说:“公羊会平台发布当事人信息,公安机关协助核查,有助于志愿者精准快速服务求助者、对公众负责。”
图片来自网络 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寻亲平台在发布寻人信息之前,需精准核实,防止网友们的爱心被消费、利用。网上、街头一旦出现寻人信息,也有别有用心之人诈骗、牟利线索,焦急的求助者往往会病急乱投医,头脑发昏陷入骗局。民警曹金生认为,寻人信息上网实质就是信息共享,我们会协助寻亲人精准核实,杜绝虚假信息,坚持“五发五不发”原则,即老人、儿童、妇女、病残、学生五类人走失、失联第一时间发布寻人信息,讨账要债、寻找初恋、家庭暴力走失、信息不实联系电话有问题、别有目的用心不良的五类信息坚决不发。 网络的无界传播、技术的更迭突破、信息的交流分享,公益寻人网络化让公益参与寻亲方式日趋多元化,也让公益成为一种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一个庞大而自发的公益寻人网络逐步形成。
陕西一位老人走失,家属重赏寻人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了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撑,海量信息得以第一时间共享,寻亲平台、寻亲者与网友间的信息联通,再加上公安机关严格信息把关,一定能让寻人寻亲的效率、精准率做到最大最优,让走失者早日回家。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