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貘”:打造青少年禁毒教育生态体系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717次 更新时间:2018-03-25 21:01:41 |
一所大学食堂,一边是正在吃饭的学生,一边,几名青年却在“吸毒”。 原来,这是宁夏驼铃公益文化传播中心打造的一款志愿服务项目——“‘唤醒·貘’——原创禁毒主题剧巡演”。项目联系人邢成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我们就是想要把舞台剧搬到大学生身边,让他们感受到毒品离大家很近,而且我们选取的故事也都是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真实案例。” “昨日再现”——原创主题剧走进青少年 邢成真正开始关注禁毒教育,还要从他在警校时的一名好兄弟说起。 “从警校毕业后,他成为一名戒毒警察,立志要用善意和爱心为戒毒人员送去温暖,帮他们回归社会。”但是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邢成回忆,工作没多久,好兄弟的热情和信心就被戒毒人员一次次地复吸浇灭了。“他甚至觉得自己的信任被一次次‘践踏’”。 “实际上一旦吸毒,大多数人都很难彻底戒掉。”邢成发现,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连续打击后,他的这位好兄弟逐渐变得消沉、陷入抑郁。 邢成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向毒品发起挑战。在他的印象中,很多禁毒教育都千篇一律,布置展板、发放宣传折页……“工作没少做,效果却并不好”。 回到宁夏创业的邢成曾得到一组数据:宁夏各级法院近年审理的200余起毒品犯罪案件中,25周岁以下青少年占毒品犯罪案件被告人总数的比例达到53%。 青少年群体正成为毒品犯罪案件的猛增人员,特别是新型毒品在青少年毒品犯罪中呈递增和蔓延趋势。 让青少年意识到毒品的危害,不能单靠宣传说教,得唤醒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到底什么样的方式能够直抵青少年内心?有音乐特长的邢成想到了艺术的力量。 在邢成和团队成员创作的“唤醒”主题舞台剧中,不仅融入了“知毒、识毒、禁毒”的基础禁毒知识,还把吸毒者的真实故事进行艺术加工,改编成剧本,请大学生志愿者当演员,排练成禁毒主题剧在青少年中巡演。 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请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禁毒宣传教育。邢成发现,这样的“唤醒”,对引导青少年认识毒品的危害,减少新吸毒人员滋生,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疗效”还不错。 2016年6月,“唤醒”第一部作品首演,地点选在了一所戒毒所。 舞台上,一名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青年因为好奇沾染上毒品,“觉得尝试一两次没关系”,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只好以贩养吸,后来经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名富家子弟并把他“拖下水”…… 场景转换,两个人再次相遇是在戒毒所。 虽然在剧中,两人痛改前非,有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是实际上在现实中这样的结局很少。 “一朝吸毒,终生戒毒。真正能够完全脱离毒品的个案是非常少的。”邢成回忆,初次走进戒毒所接触戒毒人员,有一大半都是年轻人。“他们目光呆滞,眼神中没有任何希望。”但是让他意外的是,还没等台上的演员谢幕,现场的戒毒人员、干警就已经哭得稀里哗啦了。 演出收到了不错的反响,邢成总结,这与剧情主打“亲情牌”也有很大关系。更让他感受到被肯定的是,“唤醒”主题剧一经推出,就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团委看中了。“建立深度合作后,他们也帮我们进行推广”。有了团组织的背书,邢成发现项目在高校巡演更顺畅了。“一些高校、社区也主动发出邀约,希望能够改变他们之前比较传统的禁毒教育方式”。 2016年,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6年志愿服务交流会上,“唤醒”获得金奖,一些外省的高校也打电话过来:“可不可以来我们学校演出?”邢成分析,这说明项目是经受得住市场检验的,而这个市场,是专属于公益服务的。 “幕后故事”——大赛获奖后团队遭“决裂” 正在邢成铆足了劲儿准备在青少年禁毒教育的路上大干一场时,团队核心成员之间遭遇“决裂”,那场变故,几乎彻底打垮了他。 项目获得金奖后,团队中有人问“奖金能不能分”,也有人看到社会反响不错,就提议项目向商业化方向发展,赚取一些社会回报和关注度。但是邢成却认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公益项目,应该继续坚持下去,好不容易获得的奖金也应该用来发展项目。 意见不能统一,项目主创团队表示“不干了”,并且提出条件——10万元,买断产权。可是在当时,全国大赛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大赛奖金加起来才3万元。邢成和团队成员协商、争执……最终在2016年“年三十儿”上午,达成“和解”——3万元奖金一半归创作人员,一半继续维持项目运行。 而这也意味着,曾经的“唤醒”主创成员和邢成“决裂”了。 虽然分歧解决了,但是小伙伴的离开让邢成开始思考:自己的决定是否有意义、还要不要继续坚持。 春节后,邢成接到一个电话,对方上来就问:“邢老师,你们那个禁毒的剧还做吗?我想跟你们一块做点事儿。” 电话那头,是一名曾经在戒毒所的学员,看过他们的主题剧。他告诉邢成:“那天哭惨了,觉得你们做得特别好,我终于看到一个走心的关于禁毒方面的宣传,我想跟你们做事!” 挂了电话,邢成明白了:“事儿没选错,只是碰错了人,自己还是要坚持下去。” 于是,召集新的同伴搭班子、创作新的剧目……2017年6月,伴随着原创禁毒主题歌曲MV发布,新的主题剧“唤醒·貘”也完成了。 新剧在高校巡演两天,受众就达7000多人。 目前,该项目已经成为团宁夏回族自治区委权益部青少年预防毒品教育的示范活动。邢成介绍,2017年年底进行的高校巡演,就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禁毒办、教育厅、团委联合举办的禁毒活动。而“唤醒·貘”也推出了全新的作品,作为此次活动中团委的示范项目推进。 由于此前学生很少接触类似的禁毒宣传,最多就是自己排练的小品,像这种专业水准比较高、比较完整的舞台剧的文化产品基本没有接触过,大家都很乐于接受。 越来越多的受众认可,也坚定了邢成的选择,“说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临近大学生考试,没有排上队的学校还申请预约下学期的活动,已经有过合作的学校,也在期待更深入地合作。 未来发展——打造青少年预防毒品教育生态体系 在“唤醒·貘”的主题剧推广中,除了延续之前舞台剧的表演方式,项目团队还大胆尝试了“浸没式戏剧”的表演方式。(指观众也可采取更自主性的观看方式,甚至参与其中。它打破传统戏剧演员在台上、观众坐台下的观演方式,演员在表演空间中移动。——记者注)走进大学生食堂进行表演,就是其中的一种。 在高校的演出多了,团队也更注重收集青年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反馈。在与观众以及参与演出的志愿者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中,很多学生会问:“到底毒品有多大危害呀?” 在邢成看来,这正是进行深入普及的好时机,“孩子们想要主动了解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之后,再把我们想要普及给他们的东西贯穿进去,效果就会好很多”。 同时,他也坦言,即使是大学生,对毒品相关知识的掌握依旧很贫乏,对毒品的危害、新型毒品的发展、禁毒环境等都知之甚少。“‘小白鼠’很多,一些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可能别人随手递过来的一包奶茶、一块口香糖,就是伪装的新型毒品的一种,能够轻易就把一个青少年拉下水。”邢成提醒青年一定要肃清自己的社会关系,不和不知来路的社会闲散人员交流。 2017年12月,在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中,“唤醒·貘”获得全国示范项目创建提名。未来,邢成希望能够打造一个青少年预防毒品教育的生态体系。 “主题剧作品会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IP,我们计划开发更多周边产品。”邢成介绍,周边产品可以有很多形式,可以是平面、音频、视频……这样更便于线上传播。只有将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扩大影响力,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和掌握禁毒知识。 邢成还提到,从2018年开始,项目核心团队将不再承担表演的主要任务,向知识型团队模型转型。由“原创IP 团队授权+专业团队辅导+成熟的管理模板+本地高校志愿者”的模式,打造高校志愿者团队。主创团队走进高校,对志愿者群体从编排、导演、表演、志愿服务、项目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并且把作品授权给高校学生,成立一个禁毒文艺产品表演团队,激发大学生能动性。 “唤醒·貘”项目计划2018年在高校打造10个这样的团队,主创团队作为活动组织方,让这些团队进行竞争,推出更好的产品。而这个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宁夏之外的高校也可以加入进来。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