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871次 更新时间:2018-04-26 17:53:08 |
4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的今天,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事实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坚持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的最好纪念。我们共产党人必须修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门必修课,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今天刊发的几篇文章,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编 者 共产党人要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 陈先达 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要求共产党人念好自己的“真经”,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与马克思主义“体”与“魂”的关系。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的今天,仍然有人总想着“西天取经”,甚至说马克思主义是政治的、官方的、非学术性的,所以没有学术含量。这真是奇谈怪论。我们共产党人要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性为抓手,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马克思主义当然是政治的。它是为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斗争而产生的,非政治的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过。至于官方的马克思主义倒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才出现的。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官方性,是因为它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处于主导地位,从思想和理论上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代表国家意志和人民根本利益,岂能是非官方的意识形态?如果马克思主义成为非官方的、超政治的所谓价值中立的学说,倒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更应看到,在社会主义国家,如果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甚至在党和国家的指导地位被取消,那就是一条自我毁灭之路。因为,如果共产党抛弃或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必然接受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习近平同志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教训犹在,殷鉴不远。中国共产党决不会重蹈这个覆辙。 有人提出,回归马克思经典著作研究就是回归纯学术研究。这属于似是而非的说法。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性,正是源于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政治性。马克思经典著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明确的阶级性,马克思是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而进行研究和著述。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这就决定了马克思经典著作不可能是非政治性的,因而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研究同样是有政治性的。只要读读西方一些学者从马克思经典著作中断章取义得出的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就不难发现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研究完全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立场和态度。马克思经典著作是共产党人的思想武器,而不是超政治的“象牙塔”。我们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经典著作,掌握和精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而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列宁说过,建筑在阶级斗争上的社会是不可能有“公正”的社会科学的。一些人认为西方学者公正无邪,不偏狭于阶级,唯真理而求索。这实在是一种天真的善良愿望。相反,一些严肃的西方学者却不这样看,如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洛说:“社会科学家和其他人一样,也具有阶级利益、意识形态的倾向以及一切种类的价值判断。但是,所有的社会科学的研究,与材料力学或化学分子结构的研究不同,都与上述的(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有关。”应该说,这是坦诚而真实的。在阶级社会和有阶级存在的社会,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一个活着的人能够不站到这个或那个阶级方面来”。在当代西方世界,难以找到纯而又纯、非政治性的社会科学著作。例如,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等,哪有单纯的学术性而没有政治性?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就妨碍学术性,成为一些人妄图将其驱逐出学术领域的根据呢? 在一些人看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没有什么学术性,只有研究中外某个大思想家的著作才叫学术研究。这是对什么是学术的错误理解。对中外著名思想家的研究当然具有很高的学术性,需要专门人才进行深入研究,并正确诠译和解读其思想,以便继承其智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可以说,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中,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高度政治性,而且具有高度学术性,因为它是建立在揭示世界发展普遍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的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特别重视自己研究的学术性。恩格斯说过,“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他在讲到马克思《资本论》研究时还说过,“政治经济学不是供给我们牛奶的奶牛,而是需要认真热心为它工作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以毕生精力从事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创造,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艰巨最困难的学术工作。他们留下的卷帙浩繁的著作和手稿,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应该说,对马克思和马克思思想的研究,即便是一个水平很高的研究者,穷其毕生精力也很难全面掌握这个丰富的思想体系。 自马克思主义产生后,马克思主义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不仅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和理论家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而且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也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不管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不同意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学者,都无法绕开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学术宝库,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座巍巍学术高峰。当然,并不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天然具有学术性。一门学说的学术性和研究者的学术水平是不能等同的。实际上,在任何学科中,研究者的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有高峰,有平原,也有低谷。每门学科都有大学者,也有成就一般甚至毫无成就的人。这无关学科的学术性,而是与研究者个人的资质、条件与努力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增强政治意识的同时,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研究和教学的学术含金量。很多有成就的研究者就是这样做的。只要不心存偏见就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和思想理论课的水平在逐年提高,出版的著作和学术论文的学术含量也在不断增加。当然,与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距离,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仍需不断努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性问题。这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有力回击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提高人们正确理解社会问题和辨别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都必须提高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水平。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光凭口号是无济于事的,正如枪里没有子弹是不可能克敌制胜的。只有彻底的理论才有最充分的说服力,只有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会掌握彻底的理论。真正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来探索、作为一门学术来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真功夫、苦功夫。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的含金量越高、学术性越强,就越有说服力。如果说在专业课领域的一个错误观点会影响学生的知识水平,那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一个错误观点则可能影响人的一生。在每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都必须旗帜鲜明、观点正确,而且具有学术含量,任何信口开河、打马虎眼都是行不通的。 天马行空,不知所云,不是学术性而是毫无价值的“废钞”。当前,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真正称得上是学术研究工作的应具有双重特点:一是以问题为导向,立足现实,捕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遇到的重大问题。没有问题意识、不研究问题的所谓学术研究是没有价值的。二是对问题的研究、分析必须上升为理论。既然是理论,当然要运用概念,当然会有逻辑论证,排除概念和逻辑论证就不可能有理论分析。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中专门论述过什么是理论研究、什么是理论家的问题。他说,“我们所要的理论家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要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可见,马克思主义研究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既是政治的、又是学术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提倡的学术性。(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 杨春贵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将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为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指明了方向,也为人类思想理论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指导。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哪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深深植根于亿万人民群众之中,深刻改变人类历史命运,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是最基础、最根本、最有决定意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看家本领。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领导干部要想增强本领、做好工作,必须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带头学好用活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研究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推动实践活动发展,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最终实现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在实践创新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将这一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就要坚持以实践为基础,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而不能坐而论道,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研究和回答新问题,防止思想僵化,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形式主义。 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深刻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才能有可靠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评价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评价各个政党、历史人物,看其历史作用好坏、大小,归根到底要看其是束缚生产力还是解放生产力,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束缚或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道理就在于此。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社会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也是物质资料生产者——劳动人民群众的历史。一个政党在历史上充当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从根本上要看其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伟大的政党始终站在人民一边,代表人民利益,领导人民依靠实践奋斗换来幸福生活,推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群众路线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掌握唯物辩证法这一看家本领,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论。一是坚持矛盾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社会内部矛盾运动过程,理性客观认识社会变化。二是坚持过程分析方法。新陈代谢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每一历史过程均包含诸多阶段。要注重把握阶段之间的区别、联系和转化,认识把握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三是坚持系统分析方法。对于构成社会系统的各种要素在整体上加以把握,研究其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进而对各类社会现象形成系统深入的认识,为分析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马克思主义具有永恒的价值 马纯红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指路明灯。但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 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失灵论、过时论、无用论出现了,一直在质疑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能否继续指引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实际上,这些论调是对马克思主义一知半解或歪曲误读的产物。只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就会发现所谓“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是个伪命题。 马克思主义科学有效,绝不会失灵。习近平同志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进入21世纪,探索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把握当今世界变化趋势,依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所谓“马克思主义失灵论”认为,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已经无法解释或解决人类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已经失灵。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未能认识或不愿正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然而,正是科学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绝不会失灵。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将辩证法和唯物论高度统一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思想逻辑、严谨思维体系、科学思维方法全面系统深刻阐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开辟出人类认识的新纪元。马克思主义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无论何时都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开放包容,绝不会过时。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特定时代针对特定问题而产生的理论,只能指导当时的社会实践,在今天已经过时。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一直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理论体系。这就决定其绝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它不是僵化不变的“绝对体系”,不是僵死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坚持面向时代,永不止步于既有结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创新史。马克思、恩格斯终其一生都在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问题、进行新创造。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事实表明,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只要立足时代、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坚持开放包容,马克思主义就绝不会过时。 马克思主义谋求人类幸福,绝不会无用。马克思主义是一门为绝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学问。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所谓“马克思主义无用论”认为,马克思主义主张工人阶级运动和暴力革命,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阶级差异日益消弭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已成为无用的思想。且不说其对当今世界阶级状况的认识存在错误,这种论调的错误之处还在于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崇高追求。事实上,一种思想理论体系是否有用、有多大作用,除了取决于其科学性、真理性,还取决于其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类幸福为价值旨归。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孜孜探求人类幸福的真谛,奋力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奋力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奋力追求人类解放和幸福。可以说,为人类追求幸福提供思想指引、为人类享有幸福提供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放射永恒光芒的根本原因。只要人类追求幸福的脚步没有停歇,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不会结束,马克思主义就具有永恒的价值。(作者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