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保护动物 中国走在前列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877次 更新时间:2018-05-01 18:23:44 |
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采取的一系列保护野生动物的举措,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近日,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办公室负责人赵中华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动物保护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话题,对于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显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动物保护的引领者之一。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办公室负责人赵中华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 保护动物 中国走在前列 赵中华认为,野生动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保护野生动物,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创造了两项值得载入世界动物保护史册的成就:大熊猫脱离濒危行列与全面禁止象牙贸易。这两项成就是全人类在动物保护史上标志性的大事件。” 他说。 要说动物界,谁是最幸运的“宠儿”,非大熊猫莫属了。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调查报告显示,大熊猫的灭绝危险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赵中华评价说,“作为大型哺乳动物,大熊猫的生存状况一直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如今野外大熊猫的数量实现了自然增长,野外种群有所恢复,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中国政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项可喜成果也成为了国际社会的佳话,令国人自豪,是世界动物保护领域的成功案例。”赵中华认为,保护野生动物最科学高效的手段是保护物种栖息地,将资金、资源投入到栖息地保护中,相对于人工圈养,成本更低,对生态的整体改善贡献更大。保护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获益的远不只单一的某个物种,而是包括区域内水源等自然资源以及其他物种的整个生态圈。此外,周边地区的居民也能因此受益,自然环境的改善能为他们带来优质的水源与空气,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中国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富有远见卓识的决定:将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大熊猫栖息地连成一片,成立大熊猫保护国家公园。这一举措意义重大:由此一来,三省各种群的大熊猫能够互相交换基因,种群衰落风险低,数量能自然增长。”赵中华建议,“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已实现自然增长,今后可以考虑逐步减少人工圈养熊猫的数量,能够满足科学研究的要求即可。”他希望这种保护方法同样能推及到其他珍稀物种的保护中去。 继大熊猫这位幸运儿之后,大象也迎来了福音。自2018年起,中国全面禁止象牙贸易,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积极引导象牙雕刻艺术转型,严格管理象牙艺术收藏品,加强执法监督,杜绝非法收藏。这一举措为世界各国推动大象保护做出了表率,非洲32国领导人点赞中国,呼吁欧盟等学习中国。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 约翰逊也称赞中国做出了了不起的决定,体现了一种新的全球共识,这对英国是一种鼓舞。 赵中华说:“中国在象牙禁贸上表现出了巨大的决心与行动力,这对减少大象盗猎、改善大象生存状况意义重大;然而这绝非易事。中国在象牙艺术与象牙交易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象牙雕刻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极高的艺术价值。动物保护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在全球范围屡见不鲜,中国能克服这一难题,是具有远见卓识,跨时代意义的。” 野生动物并非宠物 近年来,珍稀物种的保护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还有部分并非珍稀物种的野生动物,甚至是外来物种,却被当作家庭宠物备受追捧,包括巴西龟、蜥蜴、龙猫等。 对于这一现象,赵中华指出,无论是繁育、抓捕还是运输,都会对这些动物造成伤害甚至大量死亡,这无疑是对野生动物资源的严重损害。有一种说法,“花鸟市场一只待售的鸟儿,背后因故死亡的则有十只。”此外,野生动物不宜家养,一是这些野生动物被从自然环境中剥离,被迫与人相伴、被人赏玩,它们在宠物生涯中会面临极大的痛苦与恐惧;二是这些动物的野性并未剥除,仍具有攻击性与伤人的可能。而且,这些外来物种还有可能传播疾病,被弃养或丢失后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链,造成生物入侵,贻害无穷。 赵中华认为,无论是动物表演,抑或是饲养野生动物,实质都是把人的快乐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之上,而这种快乐可有可无,由于相关知识没有得到普及,使得很多人无意识地成为了伤害动物的帮凶。他不建议家庭驯养野生动物,尤其是外来物种,对于那些无法回归自然的野生动物,建议由专业机构人道主义饲养,以免对人们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破坏生态环境。 “如今,动物福利的理念越来越为大众所知,但要使这些理念转化为改善动物生存状况的力量,关键是要加强学习,加强科学研究;加大对相关的理念与科学知识的传播力度,推及至广大百姓与基层执法者,推及至这些历史的创造者,人与动物和谐共存发展才可能成为现实。”赵中华说。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办公室负责人赵中华 保护动物体现国家道德高度 印度圣雄甘地曾说,一个国家对待动物的态度,体现了一个国家道德高度。达尔文、托尔斯泰等世界各国名人都曾为动物保护发声。 赵中华说,“这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必然产生的一种价值观念。动物保护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话题,也是促进国际合作的利器。保护动物不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动物保护更是一种国际语言。某种意义上看,中华文明应当走在前面。”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都有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思想,从先秦时期就开始有记载。《论语述而》中“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为:只钓鱼而不网鱼,只射飞鸟而不射巢中的鸟。这句话表达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则讲:“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这其中的核心即是人要对动物怀有悲悯、同情与仁爱。“如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举手投足都会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我们对待动物的态度,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国家形象。从这几年国家在动物保护的实际行动来看,我们都应该感到骄傲。”赵中华说。 当今,青年一代已成为了动物保护事业的主力军。赵中华对青年人积极参与动物保护的热情做出了肯定,同时建议要科学理性,学习科学的动物保护知识,理性地投身动物保护活动,并在种种国际交往中以文明开放的姿态,传播动物保护理念,推动这项事业。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