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真理的力量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815次 更新时间:2018-05-07 19:29:23

“老远老远的外国啊,一个姓马的老汉啊。长着一把大胡子啊,说出了咱心里话啊……”在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一首以当地特有的曲艺形式--枣木杠子乱弹创作的民歌,已在百姓口中传唱多年。

人们以这种方式歌颂铭记马克思。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因经济富裕被称作“山东第一镇”的大王镇,更因保存有《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建立了山东最早的农村党支部而闻名。

从较早传播红色火种到率先建成富裕乡村,大王镇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始终走在当地前列,成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最生动的实践样本。

“听‘大胡子’的话,就有饭吃、有田种”

在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前夕,记者来到大王镇,听到当地党员群众对他的称呼既亲切又特别--“马大胡子”或“大胡子”。

“是因为《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封皮印有一幅满脸络腮胡的马克思肖像,这本书也被叫作‘大胡子的话’,本名倒少有提及。”对当地历史颇有研究的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原院长李剑童说。

《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来到这里并保存至今,过程充满曲折艰辛。据党史研究者考证,1921年,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将陈望道翻译的首译本带回山东。1926年,在济南工作的女共产党员刘雨辉回大王镇刘集村探亲,将这本书交给族中的共产党员刘良才。

“听‘大胡子’的话,就有饭吃、有田种。”刘良才的孙子、76岁的刘奎湘告诉记者,爷爷把书中晦涩难懂的道理,转换成乡亲们易于接受的语言,并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明白“大胡子”说的道理。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当局公布了600余种书刊的“禁书名单”,《共产党宣言》排在首位。许多仁人志士因持有此书惨遭横祸。大王镇刘集村的《共产党宣言》首译本,辗转于刘良才、刘考文、刘世厚之手。

直到1975年,文物工作者前来征集文物,刘世厚捐出了用生命和鲜血保护并珍藏了40多年的《共产党宣言》首译本。

李剑童说,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这部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典著作,在鲁北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中国北方农民革命斗争,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真理的力量喷薄而出。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党的领导下,当地干部群众陆续开展了“觅汉增资”“砸木行”运动、博兴暴动、红盆庄子战斗、军屯伏击战等不计其数的斗争和战斗。经过长期奋斗,红色中国挺立世界东方,亿万百姓翻身过上“有饭吃、有田种”的新生活。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