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四川省北川新县城(3月2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新华社成都5月10日电 题:有一种奋斗叫中国力量——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发展记
新华社记者
转瞬10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已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回首10年,在抢救生命、重建家园、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歌,创造了一个个攻坚克难的奇迹。
这是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5月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发展记:有一种奋斗叫中国力量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820次 更新时间:2018-05-10 23:44:44 |
这是四川省北川新县城(3月2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新华社成都5月10日电 题:有一种奋斗叫中国力量——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发展记 新华社记者 转瞬10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已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回首10年,在抢救生命、重建家园、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歌,创造了一个个攻坚克难的奇迹。 这是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5月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有一种力量,使山川动容;有一种奉献,用生命书写5月的汶川河谷,山岭上近40万株百年老茶树吐出新芽。龙门山脉呈现不同的色彩:翠绿、墨绿、白色、粉色。那是新生命萌发的树林,那是次第开放的花儿,是这片土地上怒放的生命。 在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白墙青瓦楼房立于山坡之上。每天傍晚,年过花甲的张志富喜欢在田园里散步。路边,盛开着各色小花。 张志富是土生土长的渔子溪人,地震前在原漩口中学当门卫。张志富说,他时常想起学校的老师方杰。地震发生时,方杰用手支撑住教室大门,全班几十名孩子成功逃生,而他被压在了墙瓦之间。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仍保持撑举状态,仿佛要撑住一个永不垮塌的生命之门。 “这样的人咋能忘了呢!”张志富说。 灾后重建中同样有生死考验。北川老县城遗址旁、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里,人们常在一排雕像前驻足——那是为援助地震灾区而牺牲的英雄们。其中有崔学选。 崔学选生前是潍坊市抗震救灾援川前线指挥。冒着余震、滑坡和飞石,他带领援建人员踏遍了北川县桂溪乡的土地,有时通宵达旦。2009年7月13日,因连续超负荷工作,他倒在了援建路上。弥留之际,崔学选对守在身边的老母亲说:“妈妈,等我病好了,我带你去看一看新北川。” 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援建者奋战在龙门山脉的城镇厂矿、山乡田野,让地震灾区的干部群众十分感动,他们自强奋进。 就在崔学选牺牲那一年,兰辉担任北川县副县长。此后,兰辉一直奔走在破碎的山川河谷间,行程24万多公里。2013年5月23日,带病下乡的兰辉因手术伤口未愈,下车换药时意外跌进堰塞湖,不幸牺牲。 震中映秀镇被掩埋近125小时的蒋雨航,被上海消防官兵救出生还。“是消防官兵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也要成为他们!”当年年底,蒋雨航报名参军,如愿成为上海消防战士。 救出蒋雨航的“老班长”周庆阳说:“救援发现遇难者,其他新兵还有些胆怯,蒋雨航就带头冲了上去。”蒋雨航班组每年都会救出二三十人。有受困经历的蒋雨航还成了队里的情绪抚慰“专家”。 还记得举着“长大我当空降兵”横幅的小程强吗?如今他真的成了一名空降兵。北川中学学生杜灿灿,被志愿者疏导走出阴影,如今是公益组织负责人。 2010年玉树地震,板房区卖衣服的北川小贩,刚进完货就直接打包发往玉树灾区;2013年芦山地震,震后4小时,汶川县水磨镇20多位村民自发去了芦山;2017年九寨沟地震,映秀镇中滩堡村党支部书记杨云兵带领群众,翻过高山直奔震中…… 奋斗之中,10年后的灾区,生机勃勃。 来自成都的大学生在位于四川绵竹市的“中国玫瑰谷”游览拍照(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帆 摄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