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动动手指,做一名敦煌莫高窟“数字供养人”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927次 更新时间:2018-06-10 19:16:00

   在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为呼吁公众关注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7日,腾讯公益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敦煌研究院以及新华公益,发起敦煌“数字供养人”互联网公益活动。用户可以在12月7日前前往腾讯公益乐捐平台进行捐款,成为敦煌“数字供养人”,参与到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保护工程。此次公益项目所筹善款,将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接收,并首先用于敦煌莫高窟第55窟的数字化保护中。第55窟是莫高窟大型洞窟之一,面积达585.6平方米,建于宋建隆三年(962)年前后。由当时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出资修建。


    据介绍,“数字供养人”的概念源自敦煌石窟中的“供养人”历史。早在165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的古人为寻求护佑与指引,在敦煌出资开窟,经年累月造就了一个文化璀璨的敦煌。这些出资开窟者,也被称之为敦煌莫高窟的“供养人”。此次“数字供养人”活动以线上创意互动为传播方式,吸引大众参与。用户通过点击互动,可以观看“数字供养人”的创意视频,了解敦煌的“供养人”文化,并随机获得“智慧锦囊”。锦囊是用敦煌壁画故事内容,结合现代人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形成的一系列智慧妙语。通过这样的创意方式,用户不仅可以了解到敦煌壁画的历史和艺术之美,还可以受到敦煌文化智慧的启发,引发对现代生活的思考。

    敦煌“数字供养人”智慧锦囊。


    敦煌“数字供养人”智慧锦囊。

    敦煌莫高窟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经过了一千多年岁月的洗礼,受到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莫高窟石窟本体的劣化态势日趋严重,对敦煌壁画的保护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自上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就开始借助数字化手段,永久、高保真地保存敦煌壁画彩塑的珍贵资料,并于2016年上线“数字敦煌”资源库,通过“互联网+”形式免费共享敦煌洞窟的高清数字资源,将敦煌文化传递到世界各地。如今,数字化保护工作已经开展了近三十年,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资助。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