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不是近视,而是背后的社会问题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920次 更新时间:2018-09-02 18:25:27 |
可怕的不是近视,而是背后的社会问题 有相关调查显示,在近视人群中,绝大多数16岁左右就达到了600度 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显然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它所依赖的技术进步、它所带来的产品供给、它更新的生活方式,肯定会产生某些社会效应。儿童青少年近视,正是这些社会效应的一个爆发点。现在我们注意到了这个爆发点,观察到了这个问题并综合施策以进行防控,这值得期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学生近视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而教育部和卫健委共同起草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已结束公开征求意见,近期将正式印发实施。一场国家级社会治理拉开了帷幕。 儿童青少年近视引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切,说明它是大问题。据有关估算,仅仅2012年,我国由于各类近视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约6800多亿元。 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进行“综合防控”,说明这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教育问题,而是有着复杂成因。我国近视人口有6亿之众,几乎每两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受近视问题困扰,《国民视觉健康》白皮书称之为“国病”。这是为什么?对这一问题,必须探得源头,辨证施治,而不能就近视谈近视。 对某种公共问题的治理,相关知识生产是必需的。公共管理、社会治理必须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没有发言权,自然也不会有高质量的解决方案。有些问题之所以久拖不决,弄得积重难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解决问题之前不求甚解,开出的药方治标不治本。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作为一个群体现象,教育、家庭、社会原因有哪些,需要调查研究,以便综合防控。 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成本,现在社会上似乎有个共识,认为是课业负担过重。相应的防控近视的方案,就是减轻学校课业负担。但减轻学校课业负担本身遭到一部分家长的质疑。在学校减轻课业负担之后,孩子们又被家长送进了各种培优补习班,课业负担可能比以前更重了。 教育部将中小学课内外负担加重与手机、电脑等带电子屏幕产品的普及列为我国近视高发的两大主因。带屏电子产品的普及损害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早就是一个事实。事实上,带电子屏幕产品并非仅仅损害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还造就了一个“低头族”,带来手机依赖、“吃鸡”沉迷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都说明,儿童青少年近视有着深刻的技术的、发展的、生活方式的根源。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家长被分配两项任务,一是自己在陪伴孩子时不使用电子产品,二是控制孩子不使用。但是,很多家长自己就是“低头族”,能够完成这两项任务吗? 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显然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它所依赖的技术进步、它所带来的产品供给、它更新的生活方式,肯定会产生某些社会效应。儿童青少年近视,正是这些社会效应的一个爆发点。现在我们注意到了这个爆发点,观察到了这个问题并综合施策以进行防控,这值得期待。 但对发展及其社会效应进行深刻反思,也值得我们期待。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它所带来的社会后果也存在不确定性,比如互联网带来隐私困境,有时候甚至会危及人身安全。“低头族”、近视则是问题的另一面。将来人工智能也会带来诸多问题。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往往带来相应的卫生健康问题,如何在发展中治理、以更有效的治理实现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课题。 □ 本报评论员 杨于泽 |
【首页】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