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干部为扶贫自掏腰包,该不该提倡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1574次 更新时间:2019-02-25 02:15:56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工作人员付出了心血,倾注了感情。半月谈记者走访调研了解到,一些扶贫工作人员自掏腰包,资助贫困群众。这种自掏腰包式扶贫会带来哪些效果?需要把握何种尺度?

  贫困户如亲人,值得掏钱帮助

  2019年春节期间,湖南省蓝山县塔峰镇源桐星村70多岁的贫困户冯任祥老人家里一改往日的冷清,新买的液晶电视里播放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扶贫干部给我送来了新电视,家里热闹多了。”冯任祥老人开心地说。

  “看电视是冯老最大的爱好。以前他看电视需要往隔壁邻居家里跑,怕他出门摔着,我就自掏腰包送了他一台新电视,并帮他交了收视费。”

  冯任祥老人的帮扶责任人蓝山县烟草专卖局一名副主任科员说,2018年与冯任祥老人扶贫结对后,就打心里把冯老当成自己的亲人。

  去年主动上门看望走访冯任祥老人7次,还帮他买了米、食用油、棉被等生活物资,前后花了2000多元。

  同样,蓝山县大桥瑶族乡湘源岭村8组村民冯发贵也享受到了帮扶责任人的个人资助。今年69岁的冯发贵因患有心脏病无法下地干活,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时任蓝山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黄和平上门结对后,帮冯发贵制定脱贫计划。

  “有病先治病,治好病才有希望脱贫。”黄和平从身上掏出1000多元交到冯发贵手上,帮他联系心脑血管医生看病。

  待冯发贵身体恢复一些,黄和平又掏出3000多块钱给他做本钱,鼓励他养羊增收。黄和平前前后后共从兜里掏出5000多元,帮助冯发贵脱贫。

  在黄和平的帮助下,冯发贵买回150只种羊在山坡进行生态放养,养羊年收入达4万余元,2015年底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黄和平说:“我是帮扶人,有责任帮助贫困群众克服困难,脱贫致富。我联系的贫困户很勤劳、朴实、善良,值得掏钱帮助。”

  自掏腰包帮扶有三类内容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扶贫工作人员自掏腰包帮扶的现象较为普遍,大致可以总结为三类。

  慈善捐助。半月谈记者在粤北贫困山区采访了解到,一些扶贫干部完成各种帮扶工作的同时,自己掏钱做慈善。

  “我们是从农村出来的,不希望看到一些小孩因为经济问题辍学。”几名资助困难学生的帮扶干部对半月谈记者说。

  垫付建房工程款。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的贫困户拿到了危房改造的指标后,需要自行将房子盖起来,相关部门验收通过后,才可以拿到相应的危房改造补贴。

  但是实际生活中,贫困户很难有启动资金去盖房,也很难问亲戚借到钱。如果贫困户拿到了名额,没有及时启动,名额就会浪费,帮扶工作人员也会被认定为帮扶不到位。

  为了完成帮扶任务,有些帮扶单位或个人先垫付,等验收通过后,贫困户再用危房改造补助偿还。

  套关系式自掏腰包。部分贫困户,特别是村里上了年龄的一些单身汉,对生活要求不高,没有什么追求。

  因此在面对帮扶干部时,积极性也不高,得过且过。扶贫干部就不得不想办法,拿钱拿物与贫困户套近乎。

  粤北一名驻村干部反映,刚开始去村里一户贫困户家时,贫困户根本就不搭理,甚至没什么好脸色看。

  为了开展工作,自己花钱买了一条烟送给贫困户,贫困户才愿意配合,后来去的时候,又带上一条烟,这才打开局面。

  东部部分扶贫干部反映,有些贫困户之间会相互攀比,觉得给钱少的帮扶干部克扣了他们的钱,甚至部分贫困户不给钱就不配合扶贫干部工作。“一些扶贫干部不带一些东西都不好意思到贫困户家里走动。”

  自掏腰包不宜过度提倡

  部分受访扶贫干部表示,自掏腰包到基层扶贫,是扶贫干部带着感情扶贫,真扶贫、扶真贫的一种体现。但各地的扶贫干部能力有大小,应因人而异,不宜过度提倡。

  若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扶贫干部的经济负担,还会让贫困群众产生依赖心理。

  同时,扶贫干部自掏腰包下基层扶贫,也反映了基层扶贫任务的艰巨。财政配套的扶贫资金都有着非常明确的用途,不包括为贫困群众买礼物、置办家具等。扶贫干部为了落实扶贫政策,偶尔自己掏钱,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也有部分受访对象表示,在鼓励扶贫干部想方设法为群众办事的同时,应加大财政对贫困群众的转移支付力度,做到扶贫政策应享尽享,减轻基层干部扶贫的压力。

  同时,进一步完善扶贫工作奖励机制,加大对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扶持力度,激发脱贫主体的内生动力。(记者 柳王敏 李雄鹰 陆华东)

【首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