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男子外企辞职投身公益 助残障人士通过互联网创业
作者:朱虹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957次 更新时间:2015-08-24 10:39:17

   “每天都想着如何修改课程,一期培训效果并不是那么好。”近日,记者在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见到了孙洪伟,作为一家专业助残公益机构负责人的他,正和许多年轻的公益人进行业务交流。孙洪伟告诉记者,与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共同合作的“百炼成钢”项目,推进的并不顺利。

  “百炼成钢”,是孙洪伟所在公益机构发起的一个中重度残障青年深度就业支持项目,即是让参训的残疾人通过接受一个阶段系统专业的微营销培训,熟练掌握网络营销工具的使用技巧,并提升个人的交流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最终可以实现自己独立创业,或符合公司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实现实质性稳定就业。

  孙洪伟说,他希望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通过互联网创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改善生存状态。

孙洪伟(第一排右二)和自己的学员们。(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孙洪伟(第一排右二)和自己的学员们。(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命中注定” 告别外企投身公益创业平台

  从外企高级咨询顾问,到创立全国第一个面向脊柱裂家庭的信息交流平台,再到如今发起帮扶残疾人就业的公益项目,没有见过孙洪伟的人,很难想象得到他是一名先天性脊柱裂患者。

  在许多公益人眼里,孙洪伟性格阳光、专业能力强,是许多疾病患者的榜样。对此,孙洪伟称,自己从未质疑过自身的能力,只是认真对待每一次工作机遇。

  1996年大学毕业后,学习财务管理的孙洪伟受聘到某国有企业。由于身体原因,经过一年基层实习后,他并未被该企业的财务科录用。此时,孙洪伟第一次感受到了身体差异带来的就业困难。但他坦然接受了这一现实,“之后我去了一家私营企业,三年后成为那家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再后来,2008年,孙洪伟成为了一家外企的高级咨询顾问。

  正是在2008年,孙洪伟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创业公益团队的种子。当年汶川地震后,他去灾区做志愿者,“本来只想做一年的志愿者,但竟然离不开公益了。”孙洪伟说,或许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作为一名先天性脊柱裂患者,孙洪伟发现,此类患者在求医过程中困难重重。2010年,他开始建立网上论坛,发表关于脊柱裂的信息以及预防知识,搭建了中国第一个面向脊柱裂家庭的信息交流平台。同时,还组建了“脊柱裂患者”QQ群,用于患者间交流沟通。2011年6月,孙洪伟索性从外企辞职,开始专职于脊柱裂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一期学员结业照。(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一期学员结业照。(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百炼成钢” 借助互联网拓展残疾人就业空间

  “除了推动中国脊柱裂儿童希望之外,目前也致力于推动优秀重度残障青年梦想的实现。”孙洪伟说,决心致力于帮扶残疾人后,他最先发起的项目是通过挖掘重度残障青年潜力,培养和支持残障青年提供公益服务、回馈社会,将受助者转化为助人者,提供一个让重度残障者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平台和方式。

  “但中国有8000多万残疾人,重度残障者基数巨大,面临的问题也复杂多样,需要一种可循环的公益方式来解决这一庞大群体的实际问题。”孙洪伟的“野心”越来越大,他开始思考:肢体残障者是否可以通过互联网创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改善生存状态?

  2015年,基于互联网创业浪潮,孙洪伟所在助残公益机构与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共同合作启动了“百炼成钢”公益项目,希望通过链接和开发线上线下工作岗位,帮助中重度残障青年拓展就业空间,从而促进残障群体的生存状态改善和社会融合。

  来自四川大凉山的李蓉之前找过一些工作,但都因自己出行不便相继告吹。经过“百炼成钢”一期培训后,李蓉如今已经有了自己的微店,并且对接社区串珠项目,学习串珠。“从难以交流到愿意和他人交流,是她最大的改变。”孙洪伟说。

  “2014年我终于有机会从家里出来了,虽然表面上显得很平静,但我的内心很激动,因为能够出来就意味着新的开始。”目前居住在成都一社区助残服务站的李蓉,除了在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外,平日里还学习手工,制作一些公益产品。她说:“我始终坚信,就算是只能靠一双手,我也能像别人一样自尊自信的活下去。”

“助残助心” 四川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机会

  然而,并非所有残障学员都像李蓉一样顺利。

  今年7月,“百炼成钢”项目一期学员毕业后,孙洪伟发现,一旦离开训练基地正式进入社会,大部分残障青年仍无法顺利就业。

  “通过对学员的案例分析,我开始意识到推动残疾人就业的关键是助心。”孙洪伟说,一期学员坚持下去的并不多,并非智力问题,而是内心意志力问题,“李蓉最难能可贵的是自身的意志力,她想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自信地生活下去”,所以得先让残疾人自身拥有改变命运的信念。

  “百炼成钢”一期技能培训师王维也认为,创业对于残疾人来说是很大挑战,所以内心的坚持更为重要,“不够自信是学员最大的问题,当然也源于他们并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

  “自己从心底接受了自己,才能接受社会的挑战。”在孙洪伟看来,关键是改变残疾人看待世界的心态,“二期招募了大学生志愿者,让四个大学生成为一位学员的陪伴者——通过沟通,增加残疾人的自信和沟通能力。”

  “当然,打开残疾人心底的自信还需要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孙洪伟说,希望能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去帮助残疾人。

  “我们也遭遇了孙洪伟面临的问题。我们组织的残疾人在四川省残疾人服务外包就业实训基地培训完就走了,留不住他们。”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处处长黄勇认为,这说明社会为残疾人工作应提供的便利和保障还需提升,此外,残疾人面对岗位挑战,自身的心理承受力更需提升。

  据黄勇介绍,2013年四川省就曾发布《关于促进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的意见》,而今年7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加快完善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扶持政策,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灵活就业。各级要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征收额15%的比例,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对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创业的残疾人的直接补贴。

  “一方面,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因此在选择创业和就业项目方面,应更鼓励他们发展熟悉的产业,比如家畜养殖。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企业在用人制度方面的创新,四川希望能够探索残疾人岗位预留制度。”黄勇告诉记者,目前四川正积极筹建四川省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希望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首页】  【返回】